王镛:书法创作最好的14条建议(深度阅读)( 三 )
文章图片
四、逸品
我在“寸耕堂谈艺录”里曾重点阐述过“逸品” , “逸品”是我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 但逸品在历史上也是有起伏的 。 古人开始评价书画作品的一种标准分为能品、妙品、神品 , 然后是逸品 , 逸品出现后 , 我记得我说是在宋代 , 帝王画工笔画 , 他对逸品不“感冒” , 把逸品打到下面去了 。 后来又恢复上去了 , 说明主流的审美终于把它确定在神品之上 。 我把古人的结论综合了一下 , 逸品在今天 , 用现代的词说 , 有一种创造性在里面 , 才叫逸品 , 跟别人的差不多 , 那不叫逸品 。 因此 , 逸品放在前面还是挺正确的 。 就是说 , 除了具备前面那些东西之外 , 还超出了一块 , 别人都达不到的 , 有一种新意、创意在里面 。
按照我的标准 , 若说中国书法史中的草书能够称得上逸品 , 从我们今天来看 , 回顾历史要站在当时的背景中看这个问题 。 历史上经典的那些草书作品 , 可以反过来说 , 哪些不叫逸品 , .或还达不到逸品的境界 , .草书中 , 比如文微明的草书就不能算逸品 。 因为他在创造性、独出新意方面还远远不够 , 他学习继承的东西更多一些 。 就是水平再高 , 也不能称为逸品 。 所以文微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不了很高的位置 。
文章图片
五、大字与小字
关于大字和小字创作的区别 , 我曾说过“要写大气象的东西 , 王羲之就不够用” , “何绍基的小楷放大几十倍看都一点问题没有” , 这实际上已经是看大字了 。
不可以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几十倍来学 , 王羲之与何绍基 , 我不是比他们高低 , 这是时代的局限 , 王羲之时代是没有人写大字的 , 而何绍基的大字写得很好 。 他再回过头来写小字 , 小字就会有大字的气象 , 这是两回事 。
他的小楷写得精到 , 跟其他人写的小楷完全不一样 。 赵孟顺也写小楷 , 因为赵是学王字出身的 , 赵的小楷放大后就不行 , 那种字的风格也决定了这一点 。 二王的字非常细腻、准确、精到 , 这种东西在小字里面有很大的优势 , 如果写大作品 , 这些东西当然不够用了 。 大作品最紧要的是抓住大的形势 , 忽略细节 。 我们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到 , 沈尹默写拳头那么大的字已经不行了 , 比他的小字差得很多很多 。 因此 , 我的这两句话不矛盾 。
文章图片
六、李可染与书法
李可染的书法使我受益良多 。 在用笔上 , 他行笔较慢 , 力度很大 。 他不太关注起笔收笔的形态 , 而着意于行笔的过程 , 即行笔过程中的微妙变化和线条的质感 。
因此点线浑厚苍拙 。 还有在结字上 , 多有变形 , 有时在行、隶之间 , 还时有篆意 , 很注重结构的形式美感 , 对我很有启发 。 另外 , 李先生对我讲了不少书法问题 , 我当时有记录 。
文章图片
李可染对我的书法风格 , 有时认可 , 有时也不认可 。 比如用笔的快慢问题 。 他当时总强调要用笔慢 。 这与其晚年的书风画风是相符的 。 我回去后认真思考过 , 李先生用笔也不是一直在“慢” 。 五十五岁之前 , 用笔也比较快 。 他亲口对我讲过一件事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重庆 , 李先生画人物以“快”出名 。 一位朋友登门想亲眼看一下先生画画 。 而李先生有一个习惯 , 画之时有人在旁便分心 , 下不了笔 。 这位朋友磨了半天 , 李先生也下不了笔 。 他耐不住了 , 说出去小解一下 , 李先生急忙下笔 , 一挥而就 , 待两三分钟这位朋友回画室后 , 一张人物画完成了 , 朋友大惊 , 急呼“神了” 。 可见李先生中年时落笔如风 , 特别迅疾 。 当然 , 李先生讲这个故事 , 一定意义上也有自我否定的音“思 。 像一切大艺术家一样 , 能经常否定自我 , 才有进境 , 才有后来的成就 。 但李先生当时的人物画 , 我非常欣赏 , 除了之前的齐白石 , 我认为这种简笔写意人物 , 至今无一人能超过李先生 。
李先生提出用笔快慢的问题 , 我还是想了很多 , 就草书看 , 怀素的用笔从《自叙帖》来分析 , 一定很快 , 当时不少诗人看了怀素表演草书 , 也写下了很多赞叹其用笔飞快的诗句 。 但之后 , 黄庭坚的草书用笔就比较慢 。 因此我的结论是用笔要当快则快 , 当慢则慢 。 要做到能快能慢 , 快则不失力度 , 不浮滑 , 慢要有“内容” , 不涣散无力 。 一切决定于风格取向 。
- 申伟光先生 “重字书”书法巡回展【第三回展|上海】圆满开幕!
- 王铎对书法史的三大贡献!
- 车晓写书法,小楷堪比文征明,田蕴章:没入门
- 褚遂良的书法到底强大在哪里?
- 小楷书法“宋时第一”,独创游丝书,启功评价:透骨见髓
- 中国当代10大书法家,启功落选!
- 王冬龄的书法,只有金庸笔下的石破天才能参透?
- 书法字帖|大字《阴符经》米字格版
- 李世民|此人坐上龙椅抢走皇帝书法,却没被责罚,当真因为领导太仁慈?
- 刘炳森书法四条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