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病人考虑的治疗方案,才是好的方案。体悟到这一点,胡轶经历了痛心的遗憾。一位黄石的病人,气道狭窄,生活质量很差,手术植入支架是保证病人生命的相对最优解。虽然一切操作都符合规范,病人回家后,还是无法适应身体的不适,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当时再考虑细一点,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胡轶常常反问自己。
文章插图
胡轶在专家门诊为病人讲解病情。可视化实验室 贾代腾飞 李春 摄
胡轶领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王牌科室之一。在老主任赵苏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努力,团队被称为湖北省呼吸介入领域的“梦之队”。胡轶接棒后,又接连创造多个全省第一:率先开展气管镜下综合治疗狙击“慢阻肺”,首创3D打印支架为气管“补洞”,首推支气管热成形术成功治疗重度哮喘。
团队160多人,大多是“80后”,正是医生的黄金成长期。一有机会,胡轶就会把他们送出去培训。“多掌握一门技术,每个人各有所长,挣扎在生死线的病人就多一种选择、多一分希望。”和尹雯同时进科的4名医生,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亚专科方向;副主任医师王亮朝,先到上海学习经皮穿刺技术,又被派往郑州学习碘125粒子植入技术;医护不分家,医生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本组的护士也被安排学习相关操作。
历经5年打磨,科室的亚专科体系已基本成形,市内的大医院,会主动把病人转到胡轶这里来。“有他在,我们就有信心。”护士长倪芳说。
多一点谦虚 多花一点时间
“出院了他们还是我的病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徐浩,与胡轶相识5年,经常一起参加学术交流。让他感叹的是,胡轶总是随身带着疑难病案,有机会就拿出来向同道们请教,甚至“不耻下问”。徐浩清楚,这位老友心里并不是没有方案,他是要寻找对病人更优的那一丝丝可能。
老主任赵苏同样对胡轶的谦虚好学印象深刻。2002年,胡轶刚参加工作,中心医院的电子支气管镜技术也刚起步。只要有时间,胡轶就跟进手术室,默默站在一旁,清洗支气管镜,准备手术耗材,只为有更多贴身观摩的机会。当时没有可以练习的模型,胡轶对着仅有的一本《实用呼吸内镜学》,反复背图谱,双手在空气中一遍遍过招。
文章插图
胡轶在住院部办公室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可视化实验室 贾代腾飞 李春 摄
2003年,非典,胡轶想上,赵苏说:你留守,我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口支援定点医院,已经把主任接力棒交给胡轶的赵苏说:你上,我来殿后!面对党旗宣誓出征,胡轶的誓言被人民日报记录,“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冲上去,这是医生的天职!”
在同事肖阳眼里,胡轶的精力似乎比以前更旺盛,有时候凌晨还在医院抢救病人,早上6时,又会看到他在群里给大家发学习资料。有点空闲时间,他就会背英文单词,啃文献。
上个月,副主任医师卢杨挨了胡轶的批。一天晚上,卢杨在后湖院区值夜班,收治一名大咯血病人,大家紧急抢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上班,胡轶一听情况就急了,“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随后立即换衣服进了监护室。“他不是不信任我们,而是习惯了对病人亲自负责。”卢杨说,连病人转科这样的小事,胡轶都要跟着去,交代妥当。
胡轶有一个专属的微信号,联系人是400多名老病人和家属。像吴彩华一样信任甚至有点依赖他的,不在少数。胡轶没精力聊闲天,但对病情咨询的信息,总是尽力回复。“出院了他们也还是我的病人,我多花一点时间,他们就少一点焦虑。”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刘晨玮 祁燕 通讯员黄征宇 马遥遥 简杰 李蓓)
(为保护隐私,文中病人及家属均为化名)
【 吴彩华|一场直播牵出一位好医生的故事,爱讲“多一点”的他能读懂病人的心】【编辑:余丽娜】
- 健康中国|新春送祝福 卢光琇教授直播间答疑
- 婚姻不过是一场“精明”的算计
- 直播|童锦程带美女去三亚游玩,游戏环节找到人生方向,直言是儿时梦想
- 急诊,永不间断的生命守护!1月26日下午3点,来直播间!|健康大家谈 | 北京市医管局
- 离婚后,你有哪些感悟?
- 直播|童锦程三亚之旅太精彩,游艇上美女如云,超管看不下去了,动手了
- 易经: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
- 杨绛:人生啊,其实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 婚姻,该往前走还是该往后退
- 结婚生孩子,丈夫每个月给5000块钱左右,她哭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