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文章图片

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文章图片

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文章图片

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文章图片

刽子手|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在姜文名作《鬼子来了》中 , 有这么一个经典桥段:主人公马大三和村里人商量 , 想要处死两个人 , 一个鬼子一个汉奸 , 但是没一个人敢下手 , 因为他们都是平头老百姓 , 害怕见血 。
之后他们请来一位“神人” , 他是晚清令人闻风丧胆的刽子手 , 无数人头在他刀下被砍落 , 杀此二人不在话下 , 结果这名刽子手兴许年老目昏了 , 就没砍到 , 使得日本鬼子得以逃生 , 才有了后面的悲惨结局 。
这里面就涉及到封建社会一个特殊的职业——刽子手 , 他们和现代社会枪毙犯人的行刑人员一样 , 都是做处死犯人的工作 , 但是生前身后名是不一样的 , 刽子手在古代被归为下九流职业 。
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邓海山 , 他的一生遭遇与当时的时代风云是密不可分的 , 曾有过风光无限的时刻 , 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惨 。
出身低微 , 天生胆子大
刽子手在古代是没有多少人甘愿去做的 , 因为它老和死亡打交道 , 就像现代人对于从事法医的人心有抵触一样 , 都广泛存在一种心理层面的忌讳 , 家境殷实人家绝不会让孩子去当刽子手 。
所以刽子手多出身于社会底层 , 邓海山就是这样 , 他从小父母双亡 , 又没有亲戚愿意收留 , 只能靠吃街坊的百家饭长大 。 说白了 , 能有口吃得就不错了 , 更不用谈上学 。
成人后的邓海山 , 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 再加上不愿干重活 , 能选的工作并不多 。 但天无绝人之路 , 这时邓海山一个异于常人的特点派上用场了 , 那就是他胆儿特别大 , 不怕死人和鬼 。
据说他小时候 , 老家有个阴森森的“鬼宅” , 好多小朋友都躲得远远的 , 甚至晚上路过那个宅子旁都是撒腿就跑的 。 唯独邓海山 , 不仅没跑 , 反而在那个“鬼宅”里呆了一晚上 。
接下来邓海山胆大的名声不胫而走了 , 恰好当时有名的刽子手佟绍箕 , 听到有这一号人物 , 觉得邓海山是个当刽子手的料 , 当下决定收他为徒弟 。
至于佟绍箕为什么不把他的手艺传给亲儿子呢 , 因为刽子手毕竟是手上沾满鲜血的职业 , 他不想让后代蒙污 , 所以他会选适合的人收为义子传其手艺 。
对于邓海山来说 , 生存为大 , 能成为合格的刽子手 , 不需要费多大功夫就能收入不菲 , 何乐而不为呢 。 所以他欣然加入佟绍箕门下 , 跟着他学当刽子手的手艺 。
练就一身刽子手本领刽子手并不是胆大就可以 , 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 经过一套严格的拜师礼后 , 邓海山就被师傅带着观摩了一段砍头的画面 , 第一次见到这么血腥的画面 , 邓海山肚子翻滚没忍住一下就吐出来 。
接下来的一个月 , 邓海山在师傅要求下 , 一遍又一遍看着给犯人行刑的画面 , 久而久之 , 也就习惯了这种场景 , 然后师傅才开始让邓海山练习刀法 。
砍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 , 需要游刃有余 , 这时师傅带着邓海山去砍冬瓜和香头 , 当然冬瓜也不是随便砍的 , 师傅会在冬瓜上画一条线 , 然后让他沿着线砍下去 。
砍的切口一定要和画的线一致 , 说来也怪 , 邓海山干净利落地就把这项任务做完了 。 他的师傅赞叹着 , 说他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 , 之后经过砍香头、槐树的练习 , 邓海山已经十分娴熟了 。
再经过砍杀牲畜的练习 , 邓海山就开始了自己的刽子手生涯 , 当时正值晚清末年 , 时局动荡 , 每天都有送来砍头的人 。 为了避免鬼魂索命 , 邓海山会在行刑前取檀香三支 , 插在祖师爷香炉里 , 顶礼叩拜 。
当时犯人都是秋后问斩 , 因为秋冬主肃杀 , 遵万物时序 。 所以邓海山真正工作 , 也就是秋后三个月 , 其实时间相对来说很轻松 。 宣统年间 , 斩杀一颗人头 , 可以得到一块大洋 。
一块大洋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收入的一半 , 而且家属还会私自给行刑人员银两 , 总共下来 , 就是四个大洋 , 所以刽子手的收入还是不菲的 , 邓海山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