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 , 古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在这一时期 , 各个学术流派不断的争论 , 一直到汉武帝时期 , 儒家才成为了主流 。 当时的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 , 由此儒家思想才成为了古代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 。 即使是现如今 , 人们仍然学习儒家思想 , 可见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同年 , 武帝采纳丞相卫绾之议 , 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 。 由此 , 从汉朝开始 ,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儒家作为主流学术流派 , 因此儒家学说的影响不可小觑 。
文章图片
在秦朝时期和汉朝初期 , 皇帝遵循的是"黄老学说" 。 以无为思想治国 。 这对于大乱之后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 到了汉武帝时期 , 天下逐渐稳定 , 此时的汉武帝更改了黄老学说 。 原因就是窦太后(武帝祖母)仍然力加反对儒家思想 , 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 。 儒家势力虽然暂时受到打击 , 可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设置五经道博士 , 儒家经学在官府中反而更加齐备 。
文章图片
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而步入仕途 。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后 , 汉朝的律法以及在刑律判决方面 , 都会参考儒家思想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后 , 也抑制了其他思想学派的发展 。 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也有其积极方面 , 因为汉武帝上任之后 , 大一统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
文章图片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 , 汉朝的刑狱不再根据律法判决 , 而是根据儒家经典作为基础 。 也就是不再以法律条文做为指导思想 。 这种决狱方法叫做"引经决狱" 。 汉初时期 , 律法不是完善的 , 但是随着汉朝的不断发展 , 律法不断完善 。 律法不完善的时候 , 汉朝处理刑狱案件就是根据《春秋经》等儒家经书判决是非错对 。 最早的如张汤 , 他在担任廷尉时 , 凡有重大案件 , 都想依附古经书的义理 。
文章图片
法律的儒家化始于汉武帝期 , 这是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开端 。 在汉武帝之后 , 汉宣帝时期 , 就已经开始用儒家思想进行刑狱案件的处理 。 汉宣帝时 , 有一个男子奔赴朝堂 , 自称是卫太子(汉武帝之子、汉宣帝的祖父 , 被逼起兵失败后自杀) 。 当时满朝文武都不敢发言 。 负责处理刑狱案件的京兆尹隽不疑到达朝堂后 , 马上下令抓捕了他 。
文章图片
作为京兆尹 , 隽不疑的做法得到了汉宣帝的赞同 。 当时的汉宣帝说到"三公九卿应当用经学阐明大道理 。 "汉哀帝时 , 他的宠臣董贤将武库的兵器遣送到自己的官邸 , 毋将险上奏"〈春秋〉的道德规范 , 家中不藏造兵器 , 是为了抑制臣下的威严 。 孔子说'〈雍〉诗为什么要用在三家大夫的祭祖庙堂上呢?'臣下请求收回储藏兵器的仓库" 。
文章图片
在不借用律法的情况下 , 汉朝的刑狱官员都是通过援引经书的义理来调和不同意见 , 决断事情 , 这并不是理想的统治策略 。 援引经书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 原因就是经史子集中的意思是多样的 , 义理复杂繁多 , 个人对其理解是不同的 , 这实际上是在助长官吏的牵强附会、任意断事 。 对于司法来说 , 主观性太强 , 一个官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而任意定罪 。 以经义为文饰 , 妨害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
汉朝时期 , 经过了秦末时期的乱世 , 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主张 , 从此开始儒家学说开始占据主流 。 在历史上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主张 , 后人对此评价褒贬不一 。 有人认为有消极影响 , 也有人认为有积极影响 , 其实这件事在汉代思想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 。
【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给汉朝刑狱案件带来了哪些影响?
- 儒家思想内部分歧,对武帝晚期政治的影响
- 汉武帝最勇猛的儿子:徒手与猛兽搏斗,为何却选择自杀?
-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
- 在霍光辅政下,武帝政治继续执行
- 明朝教育普及,经济发展,思想受到冲击,带动图书市场繁荣
- 董仲舒: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观点
-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远胜汉武帝时期,为何却没那么有名
- 汉文帝其实很厉害,没有汉文帝,汉武帝这折腾能力也没地展示
- 汉武帝随口给奴隶赐名,造就东亚最牛家族,至今让美国头疼
- 商人卖铁器给胡人,汉武帝杀尽商人赏赐胡人,事后发现其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