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隔代亲”:与儿子形同水火!与孙子康熙却感情至深!( 二 )


顺治十年(1653)八月 , 孝庄太后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 , 只好同意 , 皇后降为静妃 , 改居侧宫 。 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 , 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 , 进宫为妃 。 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 。
但孝庄却要求儿子福临册立博尔济锦氏为皇后 , 这一切造成了母子间的隔阂 。 后来博尔济锦氏去了 , 顺治皇帝把怒气统统归集到孝庄太后身上 , 连太后病倒 , 也不去问候一声 。

孝庄太后的“隔代亲”:与儿子形同水火!与孙子康熙却感情至深!
文章图片
尽管孝庄太后与儿子福临的关系形同水火!但她却与孙子康熙皇帝却感情至深!
康熙皇帝名叫玄烨 , 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 , 所以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是祖孙关系 。 孝庄皇后在几个孙子里面最喜欢的是玄烨 , 而且玄烨就是孝庄皇后培养起来的 。 据史料记载 , 祖孙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 , 这在古代封建大家庭里是很少见的 。
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培养显然比对儿子福临更加成功 , 康熙帝小时候的亲情呵护几乎都来自孝庄 。 顺治去世的时候 , 玄烨才8岁 , 年幼的康熙皇帝由太皇太后照顾 , 当时孝庄并没有直接干预朝政 , 这使康熙日后回忆对祖母更多了一份血肉之情 。
孝庄太后对玄烨虽然非常严格 , 但康熙说自己能说话走路的时候 , 是靠着祖母的慈训得以养成了好习惯 。 孝庄太后对康熙长大后的影响很大 。
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 , 即奉圣祖母慈训 , 凡饮食、动履、言语 , 皆有规度 , 虽平居独处 , 亦教以罔敢越轨 , 少不然即加督过 , 赖是以克有成 。 ”
在康熙早年复杂的政局中 , 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 , 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 , 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 以老臣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 , 体现了她作为日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 。
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 , 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 。 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 , 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 。 他对孝庄也极尽孝道 , 祖孙感情极为深厚 。
康熙每次出行的时候 , 如果祖母不能同行 , 都会将自己的行踪告知孝庄 , 以让她放心 。

孝庄太后的“隔代亲”:与儿子形同水火!与孙子康熙却感情至深!
文章图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 , 孝庄太后突然病倒 。 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 , 康熙皇帝万分焦急 , 他亲自到慈宁宫侍疾 , 亲尝汤药 , 昼夜不离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边 。 他还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之事 , 不要上奏 。
康熙帝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 , 他给刑部下谕:“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 , 朕日夜牵挂 , 寝食难安 , 默默祈祷上天保佑 , 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 。 上天有好生之德 , 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 。 所有内外问刑衙门 , 见监重人犯 , 除十恶不赦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 , 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 , 概行减免发落 。
在人世的一切办法均告无效的情况下 , 康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 。 只要能让祖母病好 , 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 。 为了使太皇太后康复 , 康熙甘愿做违例之事 。
不久 , 康熙向几位大学士下圣旨 , 称:“自太皇太后圣体违和以来 , 多方医治 , 均为奏效 , 病逝渐增 , 甚为可虑 。 朕夙夜忧惧 , 现欲亲自前往郊垣 , 虔诚祷告祭祀 , 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慈躬和像 , 永获康宁 。 可将朕的意思传谕九卿 。 ”
九卿重臣得到圣旨后 , 虽然不便违背康熙的旨意 , 但对皇帝亲自到天坛致祭 , 还是觉得不大合适 。 因此 , 他们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通过大学士转奏给康熙 。
康熙决心已下 , 并不听从众臣的建议 。 再次发下谕旨要前往天坛祭祀 , 谕旨下发后 , 再无人出面阻拦 。
34岁的康熙帝对上天祈祷 , 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 , 以延长太皇太后的在世之日 。 此种诚意 , 令在场之人无不感动 。 堂堂的康熙大帝 , 亲历过多少风云变幻 , 将一个诺大的帝国带向盛世 。 可是 , 在这个时候 , 他却是一个至情的孝子孝孙 , 他哭喊着 , 痛苦着 。
饱受病痛折磨的孝庄太后 , 看到自己的孙儿如此孝顺 , 忍不住老泪纵横 。 晚景如此 , 即便自己受再多的苦再多的难 , 也值了 。 她拉着康熙的手 , 语重心长地说道:“因我老病 , 你日夜焦劳 , 竭尽心力 , 所有服用以及饮食之类 , 无所不备 。 我感到很满足 。 你如此竭诚体贴 , 实天下之至孝 。 惟愿天下后世 , 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