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三 )


在中国 , 人们即使信佛 , 也往往是怀着某种相当具体的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的 。 一个结婚几年没有生儿子的中国人去观世音象前烧几柱香 , 与其说是出于对超然世界的追求 , 不如说是一种对神灵的贿赂 , 体现的恰恰是最功利的态度 。 一个缺乏彼岸观念的国度里 , 讲求实惠、注重于现世的生活 , 务实而少幻想 , 便成为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品格 。 如今又处于一个商品世俗化成为潮流的时代 , 那么 , 走向全民性的物质财富的追求也就自然而然了 。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文章图片
05
有人说 , 中国人的价值同质化这种现象与大一统的儒家价值有关 , 因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 , 例如与伊斯兰文化、东正教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比 , 由于没有宗教作为自己的形而上的存在基础 , 儒家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怀 , 缺乏超越功利的价值 。 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文明 , 因而与其他文明相比 , 无疑是一种世俗化程度最高的文化 。
然而 , 当我们追溯到孔子的思想中去时 , 却会发现孔子恰恰是一个具有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的人 。
孔子本人是有强烈的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的 , 例如他说 , “朝闻道 , 夕死可矣” , 在儒家先贤那里 , 对形而上的道的信仰与追求是相当执着而且强烈的 。 “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一个像颜回那样的有精神信仰的君子 , 会生活得相当充实并具有人格力量 。
孔子从来对超功利的艺术与精神领域的追求看得远比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 , 他说过“饭疏食饮水 , 曲肱而枕之 , 乐亦在其中矣 。 ”他还意识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在他看来 , 贵在自得之乐 , 一个人的追求才具有真正的动力 。 他对音乐的热爱可以使他“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 在《论语》中 , 人们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许多言论 。
另一方面 , 孔子对“道”的追求又并没有使他成为禁欲主义者 , 他从来没有单纯地拒绝过物质上的享受 。 他并没有像后世的佛教徒那样 , 一般意义上反对“富且贵” 。 他只是说“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无宁说 , 他主张在现世生活中 , 在追求崇高的超越性的“道”同时 , 仍然保持着一种有节制的世俗物质生活 。 这是一种相当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既有精神追求又有物质享受的人生图画 。 一个以原典意义上的儒家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的君子 , 他希求的是在精神与物质方面达到的平衡和谐状态 。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文章图片
欢迎加好友交流
06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祖父 。 直到六十代年初期过世 , 可以说他属于中国最后一代的受儒家影响的老式读书人 。
根据家人的回忆与我小时候对他的依稀的记忆 , 他是一个乐天的老人 , 自命为“谑翁” , 喜欢喝酒 , 喝得过量也会发酒疯 , 对人非常善良 。 读书甚勤 , 拥有万卷藏书 , 购书成为生活中最大的爱好 。 每次发薪水就用来购书 , 购书之后往往是身无半文 。 反过来还要向子孙辈“借钱” 。 吃的则基本上是粗茶淡饭 。 高兴时会眼泪纵橫 。 对子女又非常宽容 ,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鼓励自己的女儿(即我的姑妈)去读易卜生的《傀儡家庭》 , 去追求自由恋爱 , 他从来不以自己的意志要求他人 。 朋友很多 , 见到别人有难总会尽力相助 。
记得我小时候 , 哥哥笑话祖父填写表格时把“宗教信仰”一栏填写为“信仰儒教” , 哥哥说 , “儒家怎么能算是宗教呢!”现在想来 , 祖父正是在精神上最接近于孔子原本意义上的那种儒者了 。 他对他所理解的“道”的诚挚信仰 , 与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对现世价值的享受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 并达到和谐的地步 。 他从来没有压抑自己的个性 , 用“发舒”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位谑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
他的这种自由舒展的个性与他的人生意义的追求结合到一起 , 形成一种乐天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 这种生活态度的意义就在于 , 对天道的尊崇 , 使一个人可以摆脱那种单纯的物质金钱的追求 , 而对现世人生的热爱与乐天的态度 , 又使人不至于变成“道”的殉葬者而不自知 。
我想 , 这种和谐的生活 , 可以产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格 , 一种不是刻意包裹与修饰自己 , 以迎合世俗生活的人生风格 。 一种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的 , 达到“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境界 。 可惜这一种类型的儒者与我们之间已经出现无法接合的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