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五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李文忠接到命令只好返回严州 , 他不知道朱元璋已经消气 , 内心非常惶恐 。 这时 , 他的两位谋士赵伯宗、宋汝章就对李文忠说:“这次你幸好回来了 , 若是有下次 , 你肯定回不来 , 不如你早做打算 。 ”
赵伯宗、宋汝章的意思是 , 让李文忠不要把宝全部押在朱元璋身上 , 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
其实 , 赵、宋二人也不是危言耸听 , 朱元璋军纪严明 , 李文忠虽然是他的外甥 , 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杀李文忠 。 在一年前 , 胡大海没有死之前 , 胡大海的独子胡三舍违反军规 , 偷偷在军中偷偷饮酒 , 众人以为朱元璋会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饶了胡三舍 , 毕竟胡大海只有这一个儿子 , 不曾想朱元璋二话不说就把胡三舍杀了 。
所以当赵伯宗、宋汝章二人给李文忠出主意时 , 李文忠因畏惧朱元璋 , 觉得这个主意可行 。 接下来 , 李文忠怎么做的呢?《国初事迹》记载 , 李文忠立即派谋士赵伯宗秘密前往杭州 , 找到张士诚麾下大将张肆 , 商量“通好” 。 换而言之 , 李文忠打算投降张士诚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正当李文忠打算投奔张士诚的时候 , 朱元璋这边有消息了 。 朱元璋派人持亲笔信给李文忠 , 安抚了李文忠一番 , 然后又赏赐李文忠骏马和银两 。 让李文忠安心守严州 。 李文忠这才知道 , 原来朱元璋早就不生他的气了 。 毕竟朱元璋是他的亲舅舅 , 他肯定是想继续跟着朱元璋的 。 但他已经派人联系张士诚了 , 如果这件事一旦被朱元璋知道 , 李文忠必然没有好果子 。 纠结之下 , 李文忠决定杀掉给他出主意的那两位谋士 。 《国初事迹》云:
文忠悟之 , 乃以书付伯宗等 , 以筵宴饯之 。 使其醉……将伯宗、汝章等缚投于水 。
由于两位谋士被李文忠派人秘密杀害 , 这件事可能被暂时掩盖过去 。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 明朝建立后 , 这件事会不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呢?
再看另外一则史料 , 根据《明史·李景隆传》记载:
景隆 , 小字九江……太祖数目属之 , 十九年袭爵 。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长子 , 李文忠死后 , 他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 。 因为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实在太“窝囊” , 因此臭名昭著 。 其实 , 在洪武时期 , 朱元璋对李景隆还是不错的 。 但是 , 朱元璋给李景隆的袭爵诏书是这样写的:
非智非谦 , 几累社稷 , 身不免而自终……而其鉴前人之失 , 保尔富贵!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让你袭爵 , 并不是因为你“智” , 也不是因为你“谦” , 而是因为你一家几代人都曾为大明立下大功 。 只要你吸取前人的过错 , 我必然保你家族富贵 。
这里的“前人” , 意有所指 。 因为这句话出自李景隆的受封诏书 , 所以 , 所谓的“前人” , 极有可能指的是李景隆之父李文忠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通过以上材料 , 笔者推测 , 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在李文忠生命的最后两年 , 朱元璋知晓了他当年曾和张士诚暗通款曲 , 勃然大怒 。 但朱元璋为了保全李氏一族 , 暗中命淮安侯华中将李文忠监视起来 , 对外声称李文忠病重 。 后来李文忠或许真的因惊惧而生病 , 医治无效而亡 。 朱元璋为了掩盖事情真相 , 将太医及其家眷全部灭口 。 但杀了太医 , 总要有所交代 , 于是对外声称是太医下毒 。
这种推论并非谬论 , 而是有前车之鉴的 , 当年 ,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也曾出现二心 , 朱元璋将朱文正幽禁而死 , 却善待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 。 明朝建立后 , 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 , 给朱守谦的封爵诏书中 , 也有“尔父不率教 , 忘昔日之艰难”这类的话 , 和李景隆的封爵诏书中的字眼非常相似 。
所以 , 笔者认为 , 上述关于李文忠结局的推论虽然没有最直接的证据 , 但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五、器量沉而宏 , 人莫测其际
《明史》曾评价李文忠:
文忠器量沉宏 , 人莫测其际 。
意思是李文忠器量宏大 , 旁人不清楚他的边际 。 可见 , 李文忠此人 , 在明朝初年 , 绝对是人中龙凤 。
纵观李文忠的一生 , 他12岁丧母 , 15岁随父投奔舅舅朱元璋 , 被朱元璋视如己出 。 在朱元璋的培养下 , 李文忠成为了一代名将 , 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 。 李文忠和他舅舅朱元璋一样 , 童年不幸 , 但最终成了大器 。 朱元璋曾描述自己和李文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