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二 )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太祖平汉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 , 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 , 自铜陵进取池州 。
至正十七年(1357年) , 朱元璋在占领南京之后 , 持续向皖南和浙东扩张 , 当年十月 , 朱元璋派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人从铜陵出发 , 打算攻取池州 。 而不久前 , 徐寿辉刚刚派陈友谅、赵普胜从元朝手中夺走了池州 。 朱元璋和徐寿辉虽然都是义军 , 但为了抢夺地盘 , 在池州大打出手 。 只是 , 常遇春最初兵力不足 , 并没有占到便宜 , 只得向朱元璋求救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由于当时徐达正在攻打常州、胡大海在攻打徽州 , 朱元璋身边没有大将可派 , 便派外甥李文忠领兵支援常遇春 。 李文忠当时担任朱元璋的舍人 , 此前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 , 可谓“初生牛犊”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李文忠到达池州后的表现 , 让常遇春等猛人刮目相看 , 《明史·李文忠传》记载:
年十九 , 以舍人将亲军 , 从援池州 , 破天完军 , 骁勇冠诸将 。
一句“骁勇冠诸将”可以看出李文忠当时的表现 , 尤其是在常遇春跟前 , 更能显示出李文忠的彪悍 。
朱元璋本打算在池州之战后就把李文忠召回南京 , 不曾想李文忠如此勇猛 , 朱元璋大喜 , 立即派李文忠攻打青阳、石埭、太平、旌德 , 李文忠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 就把上述四城攻入囊中 。 随后 , 李文忠掉头向东 , 进入浙江地界 , 夜袭淳安 , 一路如犁庭扫穴 , 直接和邓愈挥师联合攻下建德 , 然后又协助胡大海从张士诚手里夺走诸暨 。
李文忠此次出征 , 从安徽打到浙江 , 历时半年 , 共攻克十余座州县 , 招降敌将三万多人 。 对于一个初入战场的“新人”来说 , 这样的战绩 , 实在是太骄人了 。 朱元璋喜不自胜 , 晋升李文忠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李文忠在投奔朱元璋之前 , 不过是一位饱经患难的少年郎 , 在朱元璋的亲自培养下 , 李文忠已经不仅仅是骁将这么简单 , 因为他同时还是一位“智将” ,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李文忠的聪明之处:
第一件事 , 张士诚派10万大军攻打严州 , 结果李文忠想到了里应外合的策略 , 《明史》云:
御之东门 , 使别将出小北门 , 间道袭其后 , 夹击大破之 。
张士诚兵败 , 内心极其愤怒 , 一个月后 , 张士诚第二次派兵来犯 , 李文忠现在大浪滩“又破之” , 张士诚休整后再战 , 李文忠“复击败之 , 斩陆元帅” , 从此 , 张士诚的大军终于知道李文忠并非是乳臭未干的青葱少年 , 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 。 《明史·李文忠传》记载 , 从此后“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 。
第二件事 , 《明史》云:
吴兵十万方急攻诸全……再兴复请益兵 , 文忠兵少无以应 。 会太祖使邵荣讨处州乱卒 , 文忠乃扬言徐右丞、邵平章将大军刻日进 。 吴军闻之惧 , 谋夜遁 。
意思是 , 张士诚派10万大军攻打诸暨 , 当时诸暨守将谢再兴(徐达的岳父)向李文忠求援 , 李文忠兵少将寡 , 便对外散布假消息 , 说徐右丞(徐达)、邵平章(邵荣)的大军马上就来了 , 张士诚的大军听闻后 , 连夜逃跑 。 徐达和邵荣是朱元璋早期最勇猛的两位战将 , 李文忠借二人的名头 , 不战而胜 , 可谓大智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李文忠在军旅生涯的早期 , 立下最大的功劳其实是处理接下来“处州兵变” 。
朱元璋在创业初期 , 对胡大海非常器重 。 胡大海是文武全才 ,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朱元璋的势力扩展到了浙东 。 若胡大海能活到明朝开国时 , 他必定能跻身于公爵之列 。 可惜 , 在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 , 胡大海被刺杀身亡了 , 而杀他的人 , 名叫蒋英 , 是一名叛徒 。
当初 , 胡大海降服了苗将蒋英 , 不曾想 , 蒋英被张士诚策反 , 降而复叛 , 在金华杀掉了胡大海 , 并指使部下在处州杀胡大海的副将掉耿再成 , 然后投奔张士诚 , 史称“处州兵变” 。 处州兵变 , 导致朱元璋在浙东的局面瞬间失控 , 朱元璋在浙东的多年经营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 这个时候 , 李文忠及时出现 , 挽救了局势 。 史载:
苗将蒋英、刘震杀大海 , 以金华叛 。 文忠遣将击走之 , 亲抚定其众 。 处州苗军亦杀耿再成叛 。 文忠遣将屯缙云以图之 。 拜浙东行省左丞 , 总制严、衢、信、处、诸全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