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三 )


李文忠当时身在严州 , 和处州毗邻 , 他得知胡大海被杀后 , 来不及请示朱元璋 , 就带着所有的部下倾巢而出 , 李文忠以雷霆之势杀掉叛军主将 , 平定金华、处州 。 而后 , 李文忠恩威并施 , 很快稳住了那些立场不稳的将领 。 而这一年 , 李文忠年仅23岁 。
朱元璋骤闻胡大海去世 , 浙东大乱 , 一时间心乱如麻 。 后来听闻李文忠已经平定浙东 , 大喜过望 。 立即下令任命李文忠为“拜浙东行省左丞” , 接替胡大海 。 李文忠从初出茅庐 , 到凭借自己的能力 , 帮朱元璋主宰一方 , 成为封疆大吏 , 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很多人认为 , 李文忠之所以能年少成名 , 并且能成为开国六公之一 , 得益于他是朱元璋的外甥的缘故 。 笔者认为 , 这样的结论并不全面 。 不可否认 , 若无朱元璋的关系 , 李文忠很难出人头地 。 但朱元璋只是给李文忠提供了方便 , 真正让李文忠有一番作为的 , 还是他本人 。 若没有他在前线的浴血拼杀 , 他也不可能得到“曹国公”的爵位 , 更不能被追封为岐阳王 。
三、少帅为贵勋 , 义子变外甥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 当时陈友谅已死 , 张士诚知道他和朱元璋之间必有一战 , 与其被动挨打 , 不如主动出击 。 于是 , 张士诚派元帅李伯升率领20万大军攻打新城(浙江诸暨南) , 而驻守此处的 , 正是李文忠 。 当时 , 李文忠的兵马远不及李伯升 , 部将胡德济劝李文忠说:“现在敌军势头太猛 , 我军应该死守待援 。 ”李文忠听完不悦 , 他召集众将说:
“兵在谋不在众 , 彼众而骄 , 我少而锐 , 以锐遇骄 , 必克之矣!”(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 下同)
将士们听完 , 信心倍增 , 次日凌晨 , 李文忠趁着大雾与李伯升决战 , 李文忠调兵遣将 , 倾巢而出 , 史载:
雾稍开 , 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 , 乘高驰下 , 冲其中坚 。 敌以精骑围文忠数重 。 文忠手所格杀甚众 , 纵骑驰突 , 所向皆披靡 。 大军乘之 , 城中兵亦鼓噪出 , 敌遂大溃 。
意思是 , 大雾中 , 大家看不清彼此的厮杀情况 , 待到大雾逐渐退去 , 大家看到李文忠纵马横槊 , 带着数十名亲兵和敌人肉搏 , 他左冲右突 , 亲手格杀敌军甚多 。 将士们深受鼓舞 , 喊声震天 , 一举击溃李伯升 。 战争的结局是——“逐北数十里 , 斩首数万级 , 溪水尽赤”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李文忠这一战 , 彻底打出了自己的气势 , 张士诚从此再不敢主动出击 。 朱元璋当时在武昌 , 他特地将李文忠召到驻地 , 设宴慰劳李文忠 , 并赐御衣名马 , 欣慰不已 。
次年 , 朱元璋定下灭吴大计 , 命徐达、常遇春等人讨伐张士诚 。 朱元璋给李文忠的任务是在杭州一带牵制敌军 。 李文忠不辱使命 , 陆续攻克桐庐、新城、富阳 , 最后杀入余杭 , 直趋杭州 。 在攻下杭州之后 , 发生了一件事 , 《明史》记载:
一卒借民釜 , 斩以徇 , 城中帖然 。
意思是 , 李文忠麾下一名士兵拿走了百姓的铁锅 , 李文忠二话不说 , 立即将这位士兵斩首示众 。 这件事影响极大 , 李文忠麾下将士入城后秋毫无犯 , 杭州百姓对朱元璋的军队 , 也有了新的认识 。
这件事足以说明 , 李文忠打仗虽猛 , 但他治军甚严 。
当年底 , 张士诚被徐达、常遇春围困在苏州 , 朱元璋见大局已定 , 下令给李文忠:
就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 , 复姓李氏 。
朱元璋的这道命令 , 有三层意思 , 第一是给李文忠官职(加荣禄大夫);第二是给李文忠权力 , 让他主管浙江一省事务;第三是让李文忠改姓李(此前被朱元璋改为朱文忠) 。

李文忠病逝,朱元璋杀光太医全家,他是心疼外甥?还是掩盖秘密?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 , 朱元璋之所以让李文忠回归本姓 , 有两点考虑:
第一 , 朱元璋的二姐就李文忠这一颗独苗 , 现在李文忠功成名就 , 让他回归本姓 , 也算对二姐一个交代 。
第二 , 朱元璋已经筹划称帝 ,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已经12岁 , 如果李文忠仍姓朱 , 必定会占着朱元璋“义子”的名分 , 到时候将会导致皇位传承长幼不分 , 引发萧墙之祸 。 所以 , 让李文忠去掉朱姓标签 , 非常有必要 。
就这样 , 李文忠从朱元璋的义子 , 再次成为他的外甥 。 “李文忠”这个名字 , 才开始出现在史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