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中国太监第一人,仅靠一人之力竟获得了五位皇帝的信任,堪称奇迹nnn( 二 )


文章图片
弘治十八年 , 孝宗驾崩 。 孝宗临终之际 , 将太子托孤于萧敬 。 这位太子 , 即是后来的明武宗 。 正德年间 , 深受皇室重新的萧敬再次出任司礼监 。 虽然此时的萧敬已七十四岁高龄了 , 但每次武宗向他请教问题时 , 他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
鉴于萧敬年事已高 , 武宗特许他可以在宫里乘坐轿子 。 在当时 , 除皇帝和帝后之外 , 鲜有宫人能享受此特权 。 自正德十二年开始 , 武宗经常以巡查各地为由 , 出宫游玩 , 寻欢作乐 。 当时的文武大臣均不敢谏言 , 唯有萧敬站出来指正皇帝的缺点 。
但遗憾的是 , 武宗独断专行 , 根本听不进老臣的劝阻 。 武宗颇为重视萧敬 , 每次他外出巡游 , 都会将宫中的大小事务交付于萧敬 , 让他留守 。 不论是内宫的宦官 , 还是外廷的大臣 , 每个人都很尊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监 。
由于萧敬与宁王交好 , 两人的关系比较密切 。 所以 , 在宁王谋反案事发后 , 萧敬受到了牵连 。 武宗认为萧敬年事已高 , 且并未直接参与谋反 , 所以并未将其逮捕入狱 。 然而 , 死罪可免 , 活罪难逃 , 武宗让萧敬缴纳了一大笔罚银 , 并免去了他司礼监的职务 。
在这段时间里 , 年过古稀的萧敬在宫外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 。 武宗驾崩后 , 世宗登基 。 世宗同样赏识老太监萧敬 , 认为他既有德有才 , 又熟悉宫中的大小事务 。 所以 , 世宗下旨将萧敬召回宫中 , 让他负责机务 。
当时 , 明世宗按照祖制前往郊外祭天 , 已八十多岁的萧敬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应事务 。 后来 , 每次世宗外出巡视 , 总会将萧敬带在身边 , 让这位有经验的老太监指导自己 。 不知不觉 , 萧敬跟随世宗已有几年了 。
此时的萧敬 , 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 , 刚刚过完了八十五岁生辰的他依旧体格硬朗、头脑清明 。 在皇宫中行走时 , 萧敬仍能像其他太监一样 , 每一步都严守分寸 。 不过 , 由于萧敬早年执法严明 , 得罪了不少人 , 也为自己树立了许多政敌 。
所以 , 世宗隔三差五便会收到一份弹劾萧敬的折子 。
当然 , 这些折子中陈述的萧敬罪行 , 多半是子虚乌有的 。 例如在《请逐太监萧敬疏》这道奏折中 , 大员张原称萧敬“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 。 从萧敬的生平事迹来看 , 他从未做过贪赃枉法之事 。 况且此时的萧敬已是八旬老人 , 膝下无子 , 又怎会贪污那些黄白之物呢?
不过 , 朝中流传的风言风语太多 , 萧敬的心中也有数 。 此时的他 , 已无余力与政敌周旋 , 不如功成身退 。
于是 , 萧敬向世宗请辞 , 告老还乡 。

nn中国太监第一人,仅靠一人之力竟获得了五位皇帝的信任,堪称奇迹nnn
文章图片
由于萧敬年事已高 , 世宗批准了这位老臣的要求 。 嘉靖感念他曾经为皇室做出的功劳 , 所以给了萧敬颇为丰厚的“离休待遇” 。
除了每年的俸禄照常之外 , 每个月朝廷会额外拨给萧敬十石粮食 , 每年给他安排十名奴仆供萧敬使唤 , 每逢年节还会有宫人送去食物和赏钱 。
要知道 , 明朝皇帝比较抠门 , 官员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 。 萧敬所能享受到的离休待遇 , 是内阁大学士都享受不到的 。
在萧敬去世后 , 朝廷赐予萧氏一百两白金 , 作为他的丧葬费 。 皇帝还安排当朝大学士翟銮为这位老太监撰写墓表:
“萧敬天资聪颖 , 自幼明事理 。 靠着在宫中读书的便利条件 , 学习了大量古籍 , 有极其丰富的学识 。 萧敬的文笔不俗 , 他的文章清高雅致 , 且从不用华丽的辞藻修饰 。 早年萧敬曾临摹欧帖 , 后来又效仿沈体 , 尤其精于草书 。 ”
萧敬先后侍奉过六位皇帝 , 在仕途中也曾几度浮沉 , 曾四度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 四度出任秉笔太监 。 萧敬入宫五十年来 , 其门生多达数百人 。
萧敬待人接物十分宽厚 , 杨一清担任内阁学士时 , 曾因公事对萧敬有所冒犯 , 但萧敬并未挂怀 。 萧敬虽然也曾违反常规 , 做了些出格的事 , 但他从不以权谋私 , 勾结朋党 。

nn中国太监第一人,仅靠一人之力竟获得了五位皇帝的信任,堪称奇迹nnn
文章图片
萧敬虽然伺候了皇帝五十几年 , 但他的私宅只有一间 , 从未置办产业 。
甚至于 , 在告老还乡之后 , 他从不提政事 , 只与知交好友喝茶下棋 。 临终之际 , 萧敬仍不忘告诫自己的侄子:“为人臣子 , 最忌讳欺上瞒下 。 ”
可以说 , 像萧敬这样不贪赃枉法 , 一心为国的宦官 , 在明朝中后叶堪称绝无仅有 。 正因他的荫福 , 萧敬的从孙、侄孙都在朝中担任锦衣卫 , 萧氏家门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