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汪苏泷 心灵鸡汤 中餐厅 行为艺术
文章插图
“团建?桃花坞的尴尬新议题。”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播到了第3期,终于把这个话题,赤裸裸地打在了公屏上。
即使是15位艺人凑在一起,普通打工人该经历的“社死现场”一样也逃不过。如果说有某种理由支撑着观众把这档节目看下去,那一定是与明星们一瞬间的共情。
节目中呈现的集体尴尬,或多或少地戳中了观众在某个时期对于团建的记忆,产生了与日薪208万的明星们难得的共鸣。
文章插图
节目具备了团建的三要素:尴尬无间的人际互动、形式主义的瞎折腾、高屋建瓴的思想总结。
我们甚至可以从中辨认出各色人等的熟悉身影,比如:嘴上不愿管事却充满掌控欲的退休大领导(宋丹丹、苏芒),被架空的苦闷小领导(陈陈陈),总跟小领导唱反调的实力骨干(张翰),小心察言观色、融入集体的新同事(周也、孟子义、彭楚粤),职场糊弄学专家(汪苏泷、李雪琴、辣目洋子)。
就连周也、孟子义五音不全的歌声,都有着与团建表演节目相媲美的水准。
按照明星人设塑造理论:观众一旦在明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会很自然地产生心理认同感。
按照慢综艺走红理论:生活化的场景设置,便于具有代入感的社会议题出圈。
然而,当一瞬间的共情消失,小丑竟然还是观众自己。
共情一份尴尬
《五十公里桃花坞》拥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名字,但走进一看,那些场景却无比的熟悉:人多低效的例会、被迫参加的集体活动、不知道如何完成的KPI……
6月5日,腾讯视频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中,明星们开例会的场景令不少观众用脚抠出了一座桃花源。
为了解决例会“一开两三小时”低效混乱的历史遗留问题,李雪琴提出可推举代表参与开会,其他人退出(干活去),“谁不愿意开会,谁甘愿被领导,举手!”明星们的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坞长陈陈陈立刻施压:“退出会议的人就是机动人士,随时可以叫去参加任何事情。”那些刚刚举起来的手,又立刻齐刷刷地放下了。
文章插图
“如何开会的问题”尚未解决,宋丹丹已提出进入下个议程“如何管钱”。此时不得不说,还是长年处理明星集体混乱局面的苏芒有经验,她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控制住场面,Game Over。
看完这一段,某位在互联网大厂员工开始给朋友发微信吐槽,表示这就是“互联网黑话”中所谓开会“对齐”的场面:一个会议叫上各部门十几来个人,其实只有几个头头发言,其他90%的人全程沉默放空,徒劳地令本不富裕的休息时间雪上加霜。
但你必须在,不然没有各部门“对齐”,出了差错是要负责任的。
诸如此类的场面不胜枚举。团建的时候,宋丹丹玩不了狼人杀,年轻人感受不了复古年代舞的欢乐,周也想出的集体小游戏总是遇冷,被周杰说:“我们都不那么玩,换个吧。”试图融入的新人只能黯然离去。
像辣目洋子那样可以跨年龄段交友的只是极少数。明星们强行融入大集体,观众们脚趾抠地地看完,节目组很有自知之明地表示:“恭喜,又扛过了一场集体社交考验。”
除此之外,《五十公里桃花坞》还有更多“社畜不适”情节。比如,坞长陈陈陈要大家从被窝里爬起来,在太阳底下围成一个圈睡觉,美其名曰“行为艺术”。
文章插图
假如这能叫行为艺术,那有些公司朝天高喊KPI目标也是行为艺术吧。只不过社畜们只能乖乖接受,无法像张翰一样冷脸甩手走人。
可能是因为被骂得太多了,本周节目中旁白不时给出友情提示:“请先做好脚趾热身,现在开始,准备抠地。”一副我先自黑了,你们骂轻点的样子。
文章插图
已经播出的几期里,最不尴尬、最欢乐的桥段是李雪琴、汪苏泷、辣目洋子一起搞电台。可能他们有着共同的糊弄学风格,“别对自己要求太高”的准则,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真正的和谐一致。
《五十公里桃花坞》的关键词是“尬”,令人头皮发麻又欲罢不能的“尬”。
“尬”的本质是情绪不同步,经常发生在陌生人、同事、平时不见面的亲戚之间。人类之所以进化出尴尬的情绪,就是为了方便感受异样,以利于群居生活。
稿源:(心事动漫谈)
【】网址:/a/2021/0609/1623170383.html
标题:陈陈陈|看了《五十公里桃花坞》,我想起了被团建支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