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文章图片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 , 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01
20世纪初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 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 一大批杰出人物应运而生 , 名彪青史 。
在这些人物群像中 , 除了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外 , 还有一个人物的名字 , 也被后人经常记忆 , 他就是刘半农 。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文章图片
1934年7月 , 刘半农病逝 , 终年44岁 。 同年8月 , 离刘半农的死仅一月有余 , 鲁迅应李小峰的要求写了一篇悼文 。 其中有几段话经常被人引用:
《新青年》每出一期 , 就开一次编辑会 , 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 , 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 , 大书道:“内皆武器 , 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 , 里面有几枝枪 , 几把刀 , 一目了然 , 用不着提防 。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 , 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 , 请勿疑虑 。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 , 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 , 所以我佩服陈胡 , 却亲近半农 。
……
他的为战士 , 即使“浅”罢 , 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 , 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文章图片
02
刘半农现在被视为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一员闯将 , 为白话文学运动立下过汗马功劳 。
在上面所引的鲁迅那篇文章里 , 他说刘半农“活泼 , 勇敢” , 举了“答王敬轩的双鐄信” , 和“她和它字的创造” , 说明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仗” , 是一个“战士” 。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文章图片
刘半农 , 1891年5月29日出生 , 江苏江阴人 , 原名寿彭 , 后名复 , 初字半侬 , 后改半农 , 晚号曲庵 ,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 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
刘半农在民国元年(1912年)后 , 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 被后人视之为民初艳情写手之一 。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 , 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 从此积极投身文学革命 , 反对文言文 , 提倡白话文 。
刘半农一生 , 被人津津乐道的轶闻趣事很多 。
刘半农为了要编一本“骂人专辑” , 曾在北京某报纸上刊登启事 , 征求各地的“骂人语言” 。 语言学家赵元任见到启事后 , 立即赶往刘半农的宿舍 , 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方言把刘半农“痛骂”了很长时间 。 随后周作人也赶来 , 用绍兴话再把刘半农“骂”了一顿 。 刘半农在大学里授课时 , 因向学生们征集“骂语” , 又被宁波、广东的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 。 此后 , 刘半农又去拜会章太炎 。 章太炎也听说了他正在收集“骂人语言” , 就用汉代的骂人话“骂他” , 还告诉他这句骂人话是谁说的、典出何处;接着用唐朝骂人的话“骂”他 , 再告诉他是谁骂的 , 典出何处 。 一直从上午说到中午 。 刘半农同来的人只得出来向章太炎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 , 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 ”

他为女性创造了一个汉字,被誉为民国最忠于爱情的名人
文章图片
在《新青年》时代 , 刘半农最出名的和钱玄同合演“双簧事件” 。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 , 许多人习惯于恪守旧的传统 , 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 。 为壮大文学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 , 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角色 , 进行辩论 。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 , 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 。 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份 , 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与弊端” , 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者身份 , 发表了《答王敬轩》的长篇文章 , 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的“罪状” , 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驳 , 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 。
专表示女性人称代词的“她”字 , 其实过去并没有 , 是刘半农“生造”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