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按关键词阅读:

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文章插图
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每年初冬或开春,正是农闲时节,我们这里农村小镇上常常办会,有的地方叫“打会”,有的地方叫农村物资交流大会,一般要持续五六天。远近客商云集于此。外地的剧团、马戏团等也大车小辆的赶来,圈出一块地方,搭起帐篷,搭起戏台,卖票唱戏表演。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赶会,想做点生意的人,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大的兴趣是去看马戏团表演,同时还能买油条、煎包或糖果吃,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家里才多给一些钱由自己去支配,那是除了春节之外孩子们少有的快乐机会。这一年,我14岁,三弟11岁。快到春末的时候,玉皇山有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不少人都去赶会。听本村同班同学阿春回来说,他不光看了马戏团,吃了油条和煎包,还吃了棉花糖,还见到了骆驼。一些没去的小孩子们羡慕得不得了,割草的活无心再干,心早飞到会上去了。有一天吃过早饭,母亲对我说:“老二,别去割草了,领着你弟弟去赶会吧。”随后将5毛钱塞到我的手里,说让我带三弟去看一次马戏团,剩下的钱随便买点吃的。我和三弟高兴得蹦了起来,赶紧扒拉了几口饭,就急冲冲地去赶会。母亲叮嘱我要看好三弟,不能把他弄丢了。我连连答应,三弟说自己绝不乱跑,一定紧紧跟着我。玉皇山离我们村大约十五里路,从我们村南大路上往西走四五里,过一条河,再经过两三个村庄,然后拐弯往南直走约摸几里路,就是玉皇山。那是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座几十米的小山包,名叫玉皇山,小镇因此而得名。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文章插图
那时候,一般人家很少有自行车,十里八里的,大都步行去赶会。我和三弟边走边算计:3毛钱买两张票(1毛5分钱一张)看马戏团,2毛钱买半斤油条(4毛钱一斤)吃。“不,花一毛多钱买二两油条,余下的买几块糖!”三弟说。三弟比我想的还细。我们总想着尽量每样少花钱,可因自己的钱少,怎么算有的东西也不得不放弃。“咱看能不能找个窟窿钻进去,就不用买票了。”三弟说。我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不买票恐怕很难进去,但我的确也为三弟的主意暗自高兴,要是真能不花钱看了马戏团,可省下不少钱呢!我和三弟边走边讨论,围绕手里的5毛钱讨论,围绕着会上所有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东西讨论。不知不觉,玉皇山就在眼前了,已能远远地看到那座小山,甚至能看到山顶上稀稀拉拉的树。这时候,我们已听见剧团里大喇叭传出的唱戏的声音,空气里似乎还有二胡的弦音,以及笛子和唢呐吹奏出的的曲子;仿佛已经闻到刚出锅的油条和煎包的香味。到了地方,看见两三个很高的帆布帐篷顶上,挂满随风飘扬的红旗,人早已来了很多,可谓人山人海。小商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各种农具的叮叮当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剧团里还没开演,大喇叭里播放着河南豫剧、山东吕剧段子,不时地有人穿插广播:“好戏马上开演了,没有买票的观众,赶快买票入场!”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文章插图
我紧紧拉着三弟的手在人群里穿梭。我们不喜欢看戏,喜欢看马戏团表演。找来找去,找到了马戏团。一个绿色大帆布帐篷围起的场子,帐篷足有二十米高,像一座小山,顶上有一面大的红旗随风飘飘,四周悬挂着无数三角形七彩小旗,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在马戏团帐篷前面,我和弟弟第一次见到了只在画上见过的骆驼——比我们村里的牛大,比我们村里的牛高。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文章插图
帐篷的一面,敞开一个大豁口,有人在那里检票,买了票人正陆陆续续入场。我和三弟围着帐篷转了好几圈,没有发现任何可以溜进去的缺口。“先等等吧,”三弟说,“等人进得差不多的时候,没检票的了,找机会溜进去。”于是,我继续拉着三弟的手到别处去转悠。原来在我们村里,没见这么多人,从没见过有这么多东西。金灿灿、蓬松酥软、喷香喷的油条,正被一个老汉从油锅里捞出来;煎包正在出锅,冒着热气,散发着素馅或肉馅的香味。从身边走过的不少小孩子,一手牵着大人的手,一手忙着往嘴里塞着棉花糖。当我们逛了一会又回到马戏团帐篷前时,检票口还在不停地检票,看不出一丝松懈的空档。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稿源:(霞姝笑谈娱乐)

【】网址:/a/2021/0603/1622724377.html

标题:棉花糖|1980年记事:娘给了5毛钱去赶会,回来后娘哭了:没白养儿


上一篇:陶虹|向往4沙溢来时饭不够了,谁注意黄磊的做法看着心疼

下一篇:文化课|一出道就爆红!不敢相信,这个国风女团是由5位平民女孩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