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新闻8点见│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新闻8点见 , 多一点洞见 。 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 , 眺望更大的世界 。
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 , 大批制作精良、引人入胜的游戏让众多玩家大呼过瘾 。 然而对于自制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来说 , 如何控制游戏时间成为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 近年来 , 不少家长对孩子玩游戏从反感逐渐转变为接受 , 但他们依然会对孩子玩游戏时间过长、游戏充值过多等感到担忧 。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明确表示国家将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 多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 ,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后 , 游戏公司也势必会加重对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管控 。
少年|新闻8点见│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文章图片

国内游戏防沉迷保护现状如何?采访人员了解到 , 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游戏消费等情况 , 多家游戏公司相继推出类似防沉迷机制 , 实行强制实名注册准入机制 , 对未成年人游戏习惯进行严格管控 。 但实际却是游戏厂商和玩家“斗智斗勇”:未成年人为了玩耍游戏使用成年人账号的情况屡见不鲜 , 小孩冒用家长身份进行游戏、充值等情况成为家长、游戏平台的困扰 。
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告诉采访人员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公司的监管 , 也需要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 。 除了在日常生活多陪伴孩子 , 让其娱乐方式不仅局限于游戏外 , 更应该在孩子玩游戏时加强监护和引导 , 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 如此一来 , 即使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约束 , 也不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 ”阅读全文>>>
近期云南大象“逛吃团”引发了极大关注 , 然而在人们“云围观”象群的同时 , 那些靠奇葩行为吸引眼球的网红主播们又出来“作妖”了 。
少年|新闻8点见│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文章图片

即便是有工作人员对主播进行劝导 , 提醒不要私自到管控区域 , 但还是有主播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腿” , 一步一步迈向了管控区域秀下限 。 为了流量 , 把大象没吃的菠萝用脚踩碎并捡起果肉食用 , 配以极其夸张的姿态 , 这种迎合低级趣味的做法可谓丑态百出 。
事实上 , 对一些公共事件 , 虽说每个人都有围观的权利 , 但也要注意 , 这个过程中不能肆意妄为 。 “注意场合”虽是一句俗语 , 但这句话放在任何直播场景中都适用 。
某种程度上 , 舆论并不反感对“大象北上”事件的关注 , 大家真正反感的 , 是那些希望借此“一炮而红” , 为了流量一拥而上、哗众取宠的小丑 。 此事中 , 就有网友调侃:镜头太多 , 大象和菠萝都不够用了 。 阅读全文>>>
近年来 , 盲盒受到年轻消费群体欢迎 , 印着“惊喜”“限量”字样的各式文具盲盒成了中小学生的新宠 。 但与此同时 , 互相攀比、冲动购买、容易上瘾等问题也引发家长担忧 。
文具盲盒在学生中热度有多高?采访人员走访北京多家文具店 , 发现文具盲盒种类繁多 , 有笔、本子、橡皮等 , 价格也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 而在某网购平台上 , 部分文具盲盒的月销量达到3000个甚至7000个以上 。
少年|新闻8点见│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文章图片

家长对于文具盲盒风靡学生圈的现象也议论纷纷 。 有家长表示 , 孩子一定要买到“隐藏款”才罢休 , 消费远超出原本需求的数量 。 也有家长表示 , 家里小孩最近热衷购买各种文具盲盒 , 要零花钱的次数不断增多 。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表示 , 虽然目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各种盲盒 , 但他呼吁 , 企业从行业自律角度考虑自身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是否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利影响 。 阅读全文>>>
韩国“N号房”事件揭开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 该案的组织者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然而事件背后庞大的付费会员群体 , 又该如何惩罚呢?
少年|新闻8点见│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文章图片

自事件被曝光并被议论之后 , 在韩国 , 人们数次发起讨伐 , 要求公布会员信息 。 公开这些人的身份 , 哪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举措 , 实际上都已经是一种惩罚机制 。 也可以说 , 这正是人类社会使用时间最长的惩罚方法之一 。 在法律尤其是刑法限制不了的地方 , 人们通过形成公共意见 , “污名”“羞辱”某个犯错的人 , 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