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文章图片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文章图片
[1].赵云(?-约229年):字子龙 ,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30年 , 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 , 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 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 , 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 , 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 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2].曹植(约192年-约232年):字子建 , 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
[3].诸葛亮(约181年-约234年):字孔明 , 号卧龙(也作伏龙)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 相传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 并改造连弩 。 诸葛亮早年躬耕南阳 , 后追随刘备 , 是刘备建立蜀汉 , 三分天下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 蜀汉开国后 , 被封为武乡侯 , 对内安抚百姓 , 对外多次发动战争 , 企求光复汉室 , 可惜因缺乏良将而失败 , 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文章图片
[1].高平陵事变:魏明帝曹叡逝世前 , 将年仅8岁的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 。 但是曹芳继位后 , 曹爽等人将司马懿排挤在外 , 大权在握 。 公元249年 , 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 , 发动政变 。 后来 , 司马懿以大逆不道之罪 , 将曹爽等人诛灭三族 , 史称“高平陵事件” 。 司马懿通过这次政变 , 基本上清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 , 而司马氏一族得以控制了曹魏政权 。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文章图片
[1].司马懿(约179年—约251年):字仲达 , 三国时期曹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 司马懿曾是辅佐了曹魏三代的朝廷重臣 , 到了后期更是掌控朝政的权臣 。 他足智多谋 , 不仅屡建战功 , 还对农业、经济等发展有重要贡献 , 因此他在朝中内外均有相当高的威望 。
至于司马懿的形象被毁 , 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 , 原因在于司马氏的子孙内斗给百姓带来诸多苦难 , 再加上东晋政权长期被权贵氏族把持 , 所以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 到明代因《三国演义》的广发影响 , 司马懿奸诈狡猾 , 不忠不义的形象也就被流传于民间 。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
文章图片
[1].姜维北伐:指蜀汉名将姜维从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进行的11次北伐 , 具体战绩是:大胜2次;小胜3次;平手4次;大败1次 , 小败1次 , 总的来说胜多败少 。 这11次战役 , 因蜀汉军中将领平庸 , 刘禅无能 , 姜维基本上担当起军中的包括谋划、指挥在内的重要职责 , 可见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 。 但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是贬多褒少 , 因其连年征战 , 耗损国力巨大 , 故无力再抵御司马昭的进攻 , 导致蜀汉灭亡 。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三国(公元223年—公元280年)】[2].嵇(jī)康(约224年—约263年):字叔夜 , 三国曹魏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 “竹林七贤”之一 。 嵇康曾在曹魏中做官 , 后隐居不仕 。 因得罪大臣钟会 , 遭其构陷 , 而被司马昭处死 , 年仅40岁 。
【竹林七贤:指的是生活在三国曹魏时期 ,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七人 。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 , 清静无为 , 聚众在竹林喝酒 , 纵歌 。 他们的作品虽然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 但七人的结局差别比较明大 。 阮籍、刘伶消极避世、嵇康被杀 ,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 , 】
[3].司马昭(约211年-约265年):字子上 ,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 为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 甘露五年(260年) , 曹髦被贾充弑杀 , 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 景元四年(263年) , 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 。
[4].巴高达运动:指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今法国、比利时、瑞士、卢森堡一带)底层人民爆发的起义 。 巴高达(Bagaudae)在高卢语意为“战士” , 故此次起义以此得名 。 这次起义发生于公元269年至公元286年 , 最终被罗马军队镇压 , 但余部继续抗争 , 到公元408年再次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