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星
面貌清瘦,脚踩白鞋,身穿白T和蓝色牛仔裤的芦林招着手大步走来。一身放在人堆里比比皆是,不甚惹眼的装扮,正如他作为一名综艺制作人,低调、少为人知。芦林这个名字也很少被人知道,但提到他经手的项目,大家一下熟悉。
从《歌手》编剧总统筹、《
创造101
》总编剧,再到今天的《为歌而赞》总制片人,这些都是芦林的标志。
文章插图
内地的综艺操盘手大多来自电视台,芦林也不例外,从过往的节目也不难猜出,他是湘军中的一份子,洪涛带出来的人。在离开《歌手》和湖南卫视后,他受都艳之邀一起创立了七维动力文化传媒,此后一直与各大平台合作,参与《创造101》《少年之名》等节目。
提到自己做过的项目,芦林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如《创造101》的黑马选手王菊是他们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拾”到的。当遇到节目不如预期,芦林十分理性:如果想法落后、业务能力差导致节目不如意,必须狠狠重视,如果是其他原因,没必要在不可控因素和舆论上太过纠结。
芦林觉得内容创作者承载着影响受众的社会责任,做内容的人要积极乐观、价值观正确。凤凰传奇的新版《海底》就是节目组带着温暖、希望感的初衷而来,让听到的人感受到除了“海底”,海面上有更美丽的四季。同时他也把做节目比作一场场大冒险实验,选择《为歌而赞》是因为从播出平台到可能呈现的样态,《为歌而赞》是一块待开垦的新大陆,有成为新传播时代下一种新节目样态的可能性。
从选题到内容形式,《为歌而赞》有着芦林和团队基于经验的选择和对潮流风向的判断,也有市场的裹挟和自己的坚持,满足了他们对自身挑战综艺新内容、新形式的需求,因此面对外界发出的或好或坏的评价,他愿意一点点解答大家的疑问,尽可能还原这档节目从萌芽到播出的全貌。
以下为芦林的自述:
模拟一场关于音乐变革和传播形式的实验
我们第一次接触《为歌而赞》大概是在2019年后两个月左右,同年年底开始给平台提案,节目正式制作录制是在2021年1月21日,整个节目前期的准备大概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长时间的准备主要是因为
这是一档全新的大小屏互动音乐综艺,在传统电视台和新锐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
节目要触及的是音乐行业传播的转型和交叠时代的神经,节目模式和播出互动形式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和探寻。
这个过程要比以往做节目更复杂一些。考虑到要在卫视和抖音两个平台播出,首先节目时长限制在固定分钟内,因此我们必须
把内容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嘉宾选择也要更具兼顾性,
如果单针对电视平台,我邀请的嘉宾会偏向更主流、更经典的歌手,这样电视端的观众会更有熟悉度,但抖音端的受众可能就需要我们找一些更潮流更新锐一点的嘉宾。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要进入到一个短视频的产品逻辑框架创作内容,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们的兴奋大于了难度本身,当这些小屏的KOL被聚合起来使用,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市场上谁都没有试过,它就像当年的街舞或者说唱一样,
是一块从来没挖掘过的新大陆,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可能性。
《为歌而赞》的嘉宾选择有三个标准。第一要有业务能力,嘉宾必须得唱现场,不能还音(假唱),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第二要有新作品,《为歌而赞》分为热歌和新歌两大阵营,每一位歌手都有机会演唱一首新歌,因此他们都必须要有新作品,这也是在推新歌舞台尤为稀缺的今天,歌手们觉得最珍贵的地方。
第三是要做到兼容并蓄,尽可能容纳不同类型的嘉宾。在节目中我们有一部分是从业经历很资深的歌手,比如孙楠、张信哲、张韶涵等;另一部分则是新人或新音乐类型,所以你会看到像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来了,阿云嘎带着音乐剧也来了,以及马思唯、裘德等这些鲜少在电视荧幕上露面的歌手。在《为歌而赞》中,观众可以听见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不仅只有流行歌曲。
文章插图
再看我们的百赞团,他设计的出发点更多是
基于节目目标和平台属性——在新的音乐传播形势,用好抖音平台推歌。
因此我们聚集了一帮有推歌能力和圈层影响力的人组成百赞团。这些KOL分属不同领域,粉丝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KOL展现的是不同视角,我们想告诉观众,《为歌而赞》的音乐选择标准是更多元化的,
- 沥青坑有何秘密?为何动植物不腐不化,就连黄油也能完好保存
- 为什么蚊子不咬别人只爱咬你?告诉你什么原因,让你摆脱蚊子叮咬
- 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
- 火箭发射成功!神舟12号6.5小时后与空间站对接,为何如此神速?
- 福建现3个太阳,有人说三阳开泰,为何俄罗斯吓得交通事故频发?
- 叶片硬化?变得难吃?为了不被动物轻易吃掉,植物做了哪些努力?
- 神农架深处为何进不去,都是为大家的安全着想(不只因为野人)
- 折耳猫为什么不能养一定会发病吗,不犯病也会有身体缺陷
- 养龟为什么不能养双是真的吗,养龟养双数其实是大忌
- 爱得太在乎,深情专一,从而害怕失去的三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