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64期)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 , 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 ,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64期)
作者:佟霏 , 凯叔育儿(ID: yuerjinhualun)
你家里有没有这样一个“磨人精”?
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 , 就开始作 , 开始耍赖 , 开始哭 , 可是却“干打雷 , 不下雨” , 还时不时地用他那双明亮的“心灵窗口”瞟你一眼 。
你若不搭理他 , 任由他演下去 , 他哭着闹着可能就“入了戏” , 从假哭到真哭一气呵成 。 让人又好笑 , 又无奈 。
粗暴制止显然治标不治本 , 但“冷处理”或者“一闹腾就满足他”似乎也并不妥当 ,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孩子|“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64期)文章插图
01
孩子磨人 , 在提醒我们什么?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话 , 对我触动很深:
“其实生命力只有一种 , 当它被看见的时候 , 就会变成好的生命力 , 而没有被看见 , 就变成了黑色生命力 。 ”
孩子每一次磨人的行为背后 , 隐藏着的都是他的一个需求 。 当这个需求被看见 , 孩子的生命力 , 就向好的方向被点亮 , 而被忽视、被压抑的需求 , 则埋藏在孩子的心底 , 成为吞噬孩子活力的黑色生命力 。
看见那个背后的需求 , 很重要 。
读懂孩子磨人背后的语言很重要 , 磨人的孩子 , 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懂了原因 , 应对方法也就简单了 。
02
“我想要你关注我 。 ”
有一次 , 我在一个游乐场 , 遇到一个4、5岁的小女孩 , 她在游乐场里频繁地和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 , 也经常嚎啕大哭 。
这时候 , 妈妈就只得跑过来“救火” 。
我注意到 , 在相安无事的时候 , 小女孩好几次凑到妈妈跟前 , 很认真地对妈妈说这么一句话:“你看着我 。 ”
凡是被重复强调的话语 , 都是内心的需求所在 。
这个时候 , 孩子期盼得到的 , 是妈妈的关注力与她同在 。 父母的关注 , 对孩子来说 , 便是巨大的爱的能源 。 它就像手电筒的光一样 , 关注力所照向的地方 , 便会产生温暖与力量 。
面对孩子寻求关注式的磨人 , 我们可以做的 , 便是如他所愿 。
尽可能的 , 放下自己手边的事情 , 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 , 陪伴孩子一会 , 你会发现 , 哪怕只是十几分钟 , 孩子就会像被“充了电”一般 , 重新焕发活力 。
孩子|“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64期)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用“我看见”、“我注意到”来开头 , 跟孩子进行沟通 。 比如:“宝贝 , 我看到你垒起了一个高高的积木塔 , 它有几次倒塌了 , 而你又重新想办法把它搭起来 , 它现在更牢固了 。 ”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 , 有这样一句话:“不带评判的观察 , 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 ”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 , 不加评判地描述自己看到、观察到的事实 , 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 , 从而获得更多爱的营养 。
03
“我有个愿望 , 但怕你不肯满足我 。 ”
综艺节目《我的小尾巴》中 , 徐浩的妹妹徐小妹 , 是一个小小“电视迷” 。
哥哥做好了饭菜 , 一直叫妹妹去吃饭 , 但无论怎么说 , 妹妹都不肯离开电视机前 。 哥哥只好把妹妹抱到了餐桌前 , 关掉电视机 。
妹妹因此立刻开始大哭起来 , 一边哭 , 还一边偷偷观察哥哥的反应 。
这个时候 , 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要挟” , 在和大人进行“拉锯战” , 看最终谁会妥协 。
此时 , 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处理这种情况 , 我们经常会有的一个困扰是:拒绝OR接纳 , 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其中的“度”?
究竟我们如何才能不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 又能让孩子有规则 , 有边界 , 不去溺爱他?
这其中 , 我们可以把握这样一条准则:
“没有错误的情绪和动机 , 只有不恰当的行为 。 ”
也就是说 , 对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 我们可以无条件地积极回应 , 但我们却未必一定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 , 我们可以去纠正他的行为 。
首先 , 跟孩子沟通感受 。
比如:
“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难过 , 因为你很想再看一会动画片 , 可是妈妈却告诉你不能再看了 。 ”
“看动画片让你感觉很开心 , 你很希望继续这样开心下去 , 所以我要求你停止的时候 , 你哭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