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从医学角度说 , 如果李世民真是喝下毒酒 , 吐血数升 , 应该早没命了 。 因为这种情况放在医学发达的当代也不见得能救回他的一条命 , 更别说医疗水平相对有限的唐朝了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再说 , 受此严重的内伤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恢复不了 。 这是基本常识 , 没有人不懂 。 可是李世民第四天就活蹦乱跳的去玄武门将大哥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弄死了 。 难道他是金刚不坏之身?而且还是一箭将大哥射死 。 这就说明 , 李建成要么被射穿胸口 , 要么被一箭封喉 。 试问 , 这样犀利的手法是一个刚吐血数升的人能够施展出来的吗?所以关于“李世民喝下毒酒 , 吐血数升”一事根本不存在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李世民剧照)
那么 , 既然不存在 , 为什么会言之凿凿地出现在史书当中呢?这就是后世史学家们负责任的缘故 , 他们明知采用的是一个传言 , 要么就是一段被人“加工”或故意杜撰出的事件 , 但只能“秉笔直书” 。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 , 引太宗入宫夜宴 , 既而太宗心中暴痛 , 吐血数升 , 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 高祖幸第问疾 , 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 , 更勿夜聚 。 ''
这段记载分别出现在“两唐书”与《资治通鉴》中 , 其中 , 两唐书记载用词略有差别 , 但意思高度接近 , 而《资治通鉴》照搬了《旧唐书》的内容 。 不过 , 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 , 《资治通鉴》将历史事件都做了“编号” 。 也就是说 , 某一个历史事件可以精确到某一年的某一月及某一天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因此 , 经查证“李世民吐血事件”被司马光记载在公元626年的六月初一(资治通鉴唐纪卷第一百九十一) , 紧接着六月初四便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 也就是说 , 李世民被毒的第四天就上了战场 。 可能吗?如果他真“吐血数升” , 想必吃了仙丹也不可能办到吧!因此 , 从时间上看 ,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关于这个时间漏洞 , 司马光应该考虑过 , 但是他只能照搬《旧唐书》中的段落 , 即便有误 , 但责任并不在他 。 而编撰“两唐书”的资料多来自唐朝宫廷的一些起居注、实录、补遗或相关典籍等 , 至于这些资料的真实性 , 《旧唐书》作者刘昫、赵莹 , 及《新唐书》作者宋祁、欧阳修等人并不会去一一探究 , 他们的责任只是将其整理成书即可 。 至于真假定论是留给后人读者做的事情 。 这就与司马迁将秦始皇的父亲分别记载为异人与吕不韦是一个道理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另外 , 李世民“喝下毒酒 , 吐血数升”从逻辑上也说不通 。 因为从公元618年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起 , 便促成了兄弟二人矛盾的开始 , 到了公元626年 , 二人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 当时李世民都做好了一旦斗争失利便退守洛阳的打算 。
试想 ,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氛围之下 , 兄弟二人还有把酒言欢的闲情逸致?所以 , 如果“宴会”一事确实存在 , 那么必然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 。 届时 , 李世民会赴宴吗?会没有防备吗?反过来讲 , 既然是摆“鸿门宴” , 李建成必置李世民于死地 , 但为什么不把李世民毒死 , 而是很有分寸地让李世民“吐血数”即可 。 再说 , 既然李世民都“奄奄一息”了 , 李建成为什么不再补一刀 , 而是让他逃之夭夭 , 以至于坐失良机 , 给自己留下后患呢?如果看了史书上李建成处心积虑地要害死李世民的那股劲头 , 断不敢相信李世民能活着离开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综上所述 , 李世民“中毒吐血”这件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 如果追根溯源这个故事的出处 , 想必多数人会指向李世民 , 因为只有他的授意 , 史官才会堂而皇之地编这样的故事出来 。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 , 原因不过是粉饰玄武门之变的过程罢了 。 再说 , 李世民本就是一个胜利者 , 至于怎么涂抹 , 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文章图片
(李建成剧照)
因此 , 我们在读唐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即太子李建成就是一个“窝囊废” , 齐王李元吉就是一个“无赖” , 唯李世民就是一个“圣人” 。 而经验告诉我们 , 越是“一边倒”的论调 , 它的真实性越值得怀疑 。 比如西汉时期的王莽 , 他把“正人君子”的形象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当它摘下面具的那一刻 , 人们才知道被骗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