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荣|李鸿章:将女儿许配给40岁的张佩纶,生下的孩子成家喻户晓的名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 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唯一一位有能力跟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 , 慈禧太后也说他能够再造玄黄 。 虽然后来背负了很多骂名 , 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晚清举足轻重的地位 。
李鸿章一边为了拯救羸弱的清朝廷发起洋务运动试图富国强兵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另一方面却作为清朝廷的代表 , 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 这样一位思想复杂的名人 , 做了一件在世人看来有些许奇怪的事情—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了一位40多岁还结过两次婚的大臣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一般秉持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 , 一些地位低下的女子毫无选择婚姻自由的权利 , 只能任凭自己的命运被父母摆布 , 老夫少妻似乎只存在于男女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 。 但是对于一些身份尊贵、家世显赫的女子来说 , 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并没有多少 , 李鸿章就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一位年逾40岁的中年大臣 。
这位40岁的大臣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 值得李鸿章做此选择呢?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 。
李鸿章膝下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 小女婿比女儿大了6岁 , 听起来似乎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这里所说的嫁给大自己20多岁的就是他的大女儿 , 名字叫做李经璹 , 小名是李菊耦 , 当时的摄影技术虽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 但是也为李菊耦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相片资料 。 从仅存的照片中来看 , 李菊耦五官端正 , 长相非常甜美 , 穿着也非常大方得体 , 一幅大家闺秀的形象 。
除了外貌突出 , 在李鸿章的精心教导下 , 李菊耦的内在修养也非常突出 , 远远超过一般未受过教育的女子们 。 古代流行早婚 , 14、5岁的小女孩们都早早的嫁人了 , 李菊耦这样的名门望族 , 前来提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 其中不乏一些身世显赫、有权有势的公子哥 , 但是李菊耦却一直到了20岁时仍然待嫁闺中 。
这或许是因为有父亲李鸿章的把持 , 而凡夫俗子入不了他的眼吧 。 李鸿章的眼光太高 , 对于即将成为女婿的人来说 , 外在的条件固然重要 , 但内在更一定要才高八斗 , 满腹经纶 , 并且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 。
在这样的选择条件下 , 李鸿章最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年龄相差很大的大臣—张佩纶 。 张佩纶出身于官宦家庭 , 靠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晚清名臣 。 少年张佩纶也是一名聪颖过人的小神童 , 记忆力超群的他文化素养很高 , 写文章更是信手拈来 。 底蕴深厚的他首次参加考试就轻而易举地中了举人 , 接下来又考中进士 , 令人连连称羡 。
张佩纶才华横溢 , 在学术上颇有造诣 , 除了比较知名的《涧于集》、《涧于笔记》外 , 还著录了600多种其他书籍 , 是李鸿章非常欣赏的学术型人才 。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 , 张佩纶还是一位优秀的大臣 。 与名噪一时的张之洞同列 , 中法战争中 , 张佩纶坚定地站在主战的战营中 。 马江之战之时 , 张佩纶率领部队英勇迎战 , 结果清朝廷却突然改变了作战方向 , 据说法军的司令给张佩纶致电 , 让他投降 , 然而张佩纶并没有收到这个消息 , 同时也错失了战机 , 于是带领的军队不幸全军覆没 。
战争暂告一段落后 , 很多之前与张佩纶有隔阂的大臣趁机上奏折 , 请求弹劾张佩纶 。 清朝廷偏偏指派了一向与张佩纶持相反意见的左宗棠来主管这件事 。 1885年 , 张佩纶兵败闽江 , 被发往军台 , 之前顺风顺水的人生突然跌入谷底 , 除了事业上的不顺利 , 他的妻子不久后也因病去世 , 张佩纶伤心欲绝 。
在这个非常痛苦的时刻 , 李鸿章及时向张佩纶伸出了援手 。 过了三年 , 等到张佩纶再度回到京城的时候 , 李鸿章经常邀请张佩纶见面 , 让张佩纶归入自己的幕下 , 张佩纶感受到了很多安慰 。 也正是借助这样的机会 , 李菊耦和张佩纶逐渐熟悉了对方 , 甚至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 在《涧于日记》中 , 张佩纶曾经这样描述两人之间的这段相遇:“以佳酿于菊耦小酌 , 月影轻圆 , 花香摇曳 , 酒亦微醺矣” 。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曾向洋人借款,他们为何专门借那种利息高的
-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
- “海上皇帝”张荣发:将500亿资产留给私生子,引起家族内战
- 两次府院之争,尽显皖系荣光,段祺瑞为何从巅峰跌落神坛
- 明朝教育普及,经济发展,思想受到冲击,带动图书市场繁荣
- 林徽因:每一份荣耀背后,皆是咬牙坚持,拼过,就无悔
- 他拒绝当太子、做皇帝,却享尽一生荣华,死后被弟弟追封为帝
- 机枪|李鸿章首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格而是问了一句话,听着让人心酸
- 一群白发老兵,盼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援军,独抗五十载,坚守着大唐最后的荣耀..全部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