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龙泉山 , 古称夹山、江夏山、灵泉山 , 历来被奉为福地仙壤 。 自汉以来 , 无数文人墨客卜居于此 , 或土生土长 , 或慕名迁居 , 或游历观光 , 或卒葬于此 , 他们以不同形式留下印记 。 历经数千年的苍茫风烟 , 那些历史遗迹或保存完好 , 或荒废不可及;或确信无疑 , 或似是而非 。 凃明星副教授多年专研龙泉山历史人文于近日发表了《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一文(文章附后) , 内容详实 。 现就文章内容与龙泉山遗迹对照 , 作一简单介绍 。
樊哙-樊哙墓
“鸿门宴”上头发上指 , 目眦尽裂 , 瞋目视项王的樊哙骁勇善战 , 屡建奇功 , 建汉后被封为舞阳侯 。 樊哙功勋卓著 , 又娶吕后之妹吕媭为妻 , 既是汉朝“开国元勋” , 又是“皇亲国戚” 。 汉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卒 , 但《史记》《汉书》均未记载其葬于何处 。 刘邦死后 , 吕后当政 , 封樊哙的孙子樊建以江夏黄武之地 。 后来经历政乱 , 樊建迁祖墓葬于龙泉山天马峰下 。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龙泉山樊哙墓现位于昭园内东侧 , 为樊哙衣冠冢 , 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除龙泉山外 , 樊哙墓经查另有四处 , 一处位于河南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 , 一处位于陕西省城固县五郎庙乡黄家村 , 一处位于山东省平原县 , 一处位于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 。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李洞-灵泉寺
唐中期 , 江夏李氏入住山内 , 相继出现以书法、政绩闻名的人物 。 天宝末 , 中书舍人李暄与堂弟李洞避难逃到玉屏峰东麓山坳 。 李洞以宅为寺 , 首创灵泉寺 , 成为当地建寺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寺院 。 宋初 , 李氏后人李无怀执掌灵泉寺 , 宋神宗赐其寺名“龙泉广德禅寺” 。 2002年 , 应相关部门及广大信众祈请 , 六祖寺方丈上大愿大和尚重建灵泉寺 , 现址位于龙泉山天马峰南麓 。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曾泰-婆婆树(状元树)
明朝洪武初年 , 曾泰以秀才征召 。 洪武十五年(1382年) , 曾泰升户部尚书 , 得赐金罗衣 。 曾泰早年闭守“玉书楼”读书 , 舒王塆今存菩树(即婆婆树)为曾母所栽 。 此树已有700余岁 , 为国家一级古树 。 因当地世代婆婆们保护着这棵古树 , 故称婆婆树 。 又因此树为曾泰母亲所植 , 每年中考、高考前期有许多学生及家长前来祈福 , 又称状元树 。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朱桢及历代楚王-明楚王墓
明楚王墓坐落于东湖高新区龙泉山 , 是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寝 , 于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近日被评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 《明史》记载:“楚昭王桢 , 太祖第六子 。 始生时 , 平武昌报适至 , 太祖喜曰:‘子长 , 以楚封之’ 。 ”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朱桢于武昌 , 公元1381年17岁的朱桢就藩武昌 , 择龙泉为仙壤 , 后谥号昭王 。 至最后一代朱华奎沉江 , 共274年 , 八代九王均葬于此 。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武汉龙泉山名人印记》发表
文章图片
从汉到明 , 相继有56个家族迁居至山内居住 。 除上述先贤外 , 还有唐朝江夏王李道宗 , 宋朝的冯京、杜淦、张芸臾 , 明初的“灵泉八大家” , 清朝秀才汤铭新等均在此留有痕迹 。 他们增添了龙泉山的文化底蕴 , 丰富了历史积淀 。
采访人员:瞿祥涛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