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官员升迁制度变化,对人们的职场生活有了一定的启示( 二 )



宋代的官员升迁制度变化,对人们的职场生活有了一定的启示
文章图片
2.宗室的追封制度
赵挻“赠武当军节度使 , 追封豫国公” 。 赵叔韶“赠镇东节度观察留后、会稽郡公” 。 节度观察留后即承宣使 。 赵宗育 , “终右屯卫将军 , 赠颍州防御使、汝阴侯” 。 即宗室死后 , 追赠官衔的品级是与爵位一一对应的 。 宗室的生封与追封在爵称上有所区别 , 在对宗室进行追封时 , 没有“开国”二字的爵称 , 体现出宗室尊崇的地位 。 由上述的史料还可以看出 , 宗室生前为开国郡公的 , 死后对其进行追封时 , 按照赠观察使则封侯的原则 , 被封为侯 。 但是与生封的爵等不同 , 追封的侯爵是要高于生封的开国郡公之爵的 。
3.宗室封爵者的相关待遇
除了物质上的优待 , 受封爵位的宗室成员的官阶相比其他宗室成员而言 , 要相对高一些 。 同时宗室有爵者 , 还会对其子孙的恩荫产生一定的影响 。 例如天禧元年(1017) , 宋真宗委派赵安仁确定宗室子孙授官的规制 , 安仁“请以宣祖、太祖、太宗孙初荫授将军 , 曾孙授右侍禁 , 玄孙授右班殿直 , 内父爵高者听从高荫 , 其事缘特旨者不以为例” 。 所以爵位的高低会影响子孙荫补时的官职高低 。
三、外戚封爵的内容
1.外戚封爵的内容
外戚的封爵多以特封为主 , 主要封给后妃亲属 , 公主之子以及驸马很少进行封爵 。 封爵的层次也是各有不同 , 大多数人可以在生前达到公、侯之爵 , 少数人可以在生前获封郡王爵 。 宋代对外戚封王爵的控制则比较严格 。 汉朝制度“非刘氏不得王 , 非有功不得侯 。 不如约 , 天下共击之” 。
宋朝起初承袭汉制 , 对于外戚不授王爵 。 但之后 , 这一惯例逐渐被打破 。 外戚封王爵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子孙出于对于母后亲族的尊崇而封 , 另一种则是在位者自封外戚 。 代对外戚封王爵在北宋时期并不多见 , 且多是死后的追封 , 只有3例生前封爵 , 分别是宋神宗时期对外戚曹佾的封爵以及宋徽宗时期对外戚向宗回、向宗良的封爵 , 且都只封郡王 。 至南宋时期 , 对外戚封王爵相较于北宋增多 , 生前授王爵人数增多 。 而且多是授予或追封从一品的郡王、国公以及正一品的王 。

宋代的官员升迁制度变化,对人们的职场生活有了一定的启示
文章图片
2.公主之夫、子封爵
公主的丈夫与儿子也可以获得爵位 , 例如仁宗之女秦鲁国大长公主 。 其夫钱景臻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以“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康国公” 。 开府仪同三司即为使相 , 所以钱景臻获爵可能不是以外戚之贵 , 而是由使相而封国公之爵 。 宋代的三十名驸马中 , 除了魏咸信、钱景臻等个别人获爵之外 , 剩余驸马群体并无获爵的记录 。 魏咸信与钱景臻还都是以使相之衔获国公之爵的 , 应属特例 。
魏咸信“累阶至开府仪同三司 , 策勋上柱国 , 进爵为公 , 食邑至一万三千九百户 , 真食四千七百户” 。 而有宋一代为何不对驸马进行封爵 , 还值得进一步深思 。
3.外戚削爵现象
毕竟统治者要通过稳定外戚来稳定后宫 , 所以除非外戚违法行为较为严重时 , 统治者会严惩不贷 。 而如果外戚所犯过失较小 , 统治者可能会象征性的削其爵位以服众 , 但事过之后便会将其爵位恢复 。
宋代的官员升迁制度变化,对人们的职场生活有了一定的启示】这也充分体现出宋代的爵位 , 其荣誉性的成分更多 , 犯事削爵 , 便是剥夺其荣誉的一种方式 。 可以看出宋朝统治者对外戚宽容的一面 , 但是并没有放弃对其错误的追究与惩处 。

宋代的官员升迁制度变化,对人们的职场生活有了一定的启示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