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与江南景观文化( 二 )


游览名胜及尽孝子之心江南素以山川名胜甲于天下著称 , 尤其是乾隆时期 , 江南富庶而又繁华、精致而又优雅 。 所以 , 乾隆南巡 , 游览江南名胜始终是南巡的主要内容之一 。 每次南巡前 , 江南景观都要经过重新设计改建 , 乾隆帝本人甚至亲自参与策划、设计和施工 。 乾隆帝为表孝心 , 前四次南巡都奉孝圣皇太后而行 , 接受万民祝福 。 乾隆十五年(1750)十一月 , 乾隆帝表示要奉孝圣皇太后省方问俗:“明春恭奉圣母皇太后銮舆巡幸江浙 , 于正月十三祈谷礼成日启驾” 。 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之所以选在乾隆十六年 , 恰值“慈宁六旬大庆之年” 。 用乾隆帝自己的话说:“江南名胜甲于天下……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 , 良足以娱畅慈怀” , 即通过南巡为皇太后祝寿以尽孝子之心 。 第三节主要举措乾隆帝在南巡期间有堪察海塘、检阅军队、蠲免赋税、奖励盐商、笼络士绅、扩大学额、祭扫祠陵和仿建园林之举等 。 一、经济方面举措乾隆帝是治水的主要决策者 , 乾隆帝在六次南巡中五次督察河务、四次亲阅海塘 , 将河工、海塘作为其治水的两个关键点 , 河海工程最终得到充分的治理 。 乾隆元年、三年、七年、十年和十六年 , 黄河多次决口或倒灌运河 。 因此 , 乾隆帝六次南巡期间 , 5次阅视黄河河工 , 开始了黄、淮、运三河的综合治理工程 。 当时 , 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清口、高家堰 , 乾隆帝每次南巡都要到此视察河务 , 指出“江南河工 , 清口为黄淮交汇 , 河防第一要区 。 ”从第三次南巡开始 , 乾隆帝先后4次都到海宁视察海塘 。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 在乾隆帝的正确决策下 , 海塘工程全线竣工 , 使海宁一线得有近百年的安谧 。 孟森评价乾隆帝此举“持之二十余年不懈 , 竟于一朝亲告成功 , 享国之久 , 谋国之勤 , 此皆清世帝王可光史册之事 。 ”二、政治方面举措乾隆南巡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乾隆帝通过南巡赈济灾民、蠲免钱粮、体察民情、周知吏治等 , 给予沿途百姓以恩惠、督察臣工以及宣示自己乃天下共主 。 (一)蠲免赋税、赈济灾民乾隆帝在南巡期间 , 采取蠲免赋税、赈济灾民等政策和措施 , 安抚了民心 , 促进了生产发展 , 稳定了社会秩序 。 六次南巡期间 , 乾隆帝能够体察民生疾苦 , 多次减免江南赋税 。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第一次南巡时蠲免2次 , 第二、三次南巡时蠲免4次 , 第四次南巡时蠲免5次 , 第五、六次南巡时蠲免3次 。 具体方式包括蠲免和豁免 , 蠲免又分蠲免积欠和蠲免应征 。 乾隆帝六次南巡 , 都能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 ,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 , 蠲免江南、浙江经过各州县地方或有去秋被水歉收者十分之五;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时 , 蠲免所有江南浙江水陆经过地方或有去秋被水歉收者十分之五 。 三、文化方面举措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 , 树立自己重视汉文化的明君形象 , 宣扬儒学纲常伦理、调和满汉文化思想等 , 加强文治教化 。 历次南巡 , 乾隆帝都对沿途所经地区的历代帝王、名人墓或亲自或遣官致祭 。 在南巡期间 , 乾隆帝6次亲至明太祖陵奠酒、1次亲祭大禹陵 , 乾隆帝派遣官员祭奠的大臣墓有15处 。 乾隆帝在南巡期间将致祭祠庙视为国家行为 , 祭祀内容十分广泛 , 包括山川神灵、先贤人文等自然和人文两大类 。 乾隆帝在南巡期间通过增加科举名额、简拔地方文人以及编修典籍、颁经赐书等方式 , 摆明崇儒重道的态度 , 进而优待江南文人、培育江南士子 。 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 , 以“三吴两浙为人文所萃”“文风素盛”为理由 , 先后6次命增加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入学名额 , 每次“府学及州县大学著增加五名 , 中学增取四名 , 小学增取三名 。 ”乾隆南巡时 , 每次都有士子进献诗赋 。 乾隆帝在江宁和杭州两地举行考试 , 从中选拔人才 , 授以功名 。 根据《清高宗实录》 , 考取一等的特赐举人 , 授为内阁中书 , 学习行走 , 遇缺即补;考取二等的赏赐缎匹 。 乾隆帝在南巡期间 , 颁经赐书 。 乾隆十六年三月初一日(1751.3.27) , 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 , 颁赐江浙各书院殿板经史 。 乾隆四十二年(1777) , 乾隆帝赐《古今图书集成》给金山行宫 。 乾隆四十七年秋 , 乾隆帝颁赐江浙三阁三套《四库全书》 。 第四节影响与评价乾隆南巡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意义 ,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江南景观的基础建设 , 还改变了江南景观的文化内涵 , 而且增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造园技艺的交流 。 乾隆南巡具有鲜明的政治象征意义 , 既是乾隆帝安定江南的重要措施 , 又是清王朝征服江南的象征 , 并帮助乾隆帝塑造文武兼备的圣君形象 。 一、政治影响乾隆帝身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 政治目的与政治举措均位于其南巡目的与举措之首 。 首先 , 乾隆帝通过六次南巡 , 治河、筑海塘 , 保证了江南沿海的安全 。 其次 , 乾隆南巡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清朝掌控江南的能力 , 以及符合正统的规范 。 第三 , 乾隆帝通过南巡期间的一系列政治举措 , 表现了杰出的治国才能 , 塑造出盛世之君的光辉形象 , 在士人心目中确立起清朝帝王的权威 。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 , 他性格鲜明、才华出众 , 南巡不仅满足了游山玩水的需求 , 还塑造了“十全老人”的高大形象 。 二、文化影响乾隆帝六次南巡 , 进一步改变了江南的景观 。 首先 , 乾隆南巡极大的推动了江南景观的基础建设 。 南巡完善了江南城市与景观的建设 , 提高了江南的整体知名度 , 为今天的旅游业准备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 如今 , 乾隆南巡所到之处很多都已成为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 其次 , 乾隆南巡改变了江南景观的文化内涵 。 乾隆帝在南巡期间所做景观诗、联 , 成为江南景观新的文化元素 , 影响了后人的景观意象 。 如乾隆南巡时将栖霞山评价为“第一金陵明秀山” , 改变了栖霞山在时人心目中的形象 , 清代诗人蒋士铨这样评论:“岂惟失秀灵 , 面目亦全改 。 ”在时人的心目中 , 栖霞山因为有了乾隆南巡而充满了皇家气派 , “乾隆对景点的欣赏品位……渐渐替代了士人对旧有景致的欣赏习惯 。 ”第三 , 乾隆南巡增强了南北之间造园技艺的交流 。 乾隆帝学习江南景观尤其是园林的优点 , 在北京西郊创造出集北派皇家园林的气魄以及南方园林的精致于一身的大型园林景观集群——“三山五园”等 , 将仿景园林推至巅峰 。 南巡不仅促使北方皇家园林增添了诸多江南景观要素 , 也将北方的建筑风格、造园艺术带到了南方 。 这一点尤以扬州景观所受影响最为突出 。 如扬州的五亭桥 , 乃是巡盐御史高恒为奉迎乾隆帝于第二次南巡 , 仿北京的金鳌玉桥和五龙亭而建;莲性寺的白塔 , 乃是为奉迎乾隆帝第六次南巡 , 仿北京北海喇嘛塔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