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沈柏用:感知科学精神,追寻生命之光( 二 )


2010年 , 为超越传统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局限 , 他率先将机器人手术运用到胰腺领域 , 并提出“隧道先行 , 自下而上 , 两翼外展 , 由近至远”的手术入路 。 他进一步带领团队对胰腺机器人手术的步骤进行归纳 , 总结出的“十步法”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
在外科“机器人”时代 , 争议依然存在 。 胰腺手术 , 机器人能否胜任?胰腺癌预后差 , 机器人手术究竟有必要吗?历经10年的大样本临床对比 , 去年3月 , 沈柏用团队在国外科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在线发表机器人胰腺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 证实机器人手术能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短期疗效——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疼痛减轻、恢复进食更快等 。
手术|沈柏用:感知科学精神,追寻生命之光文章插图
在全球尚无临床路径可循的基础上 , 沈柏用带领团队开展了超过520台机器人胰腺手术 , 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 一系列原创性治疗新方法的实施 , 使得瑞金医院胰腺中心的胰腺癌总体一年生存率从20%提高至78.3% , 5年生存率从5%提高至19.8% , 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 。
然而 , 沈柏用并不满足于这份成绩单:“胰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差 , 我希望能真正做一些改变疾病治疗现状的事 。 比如 , 团队把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出来 , 研发出治疗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 。 让胰腺癌不再成为癌中之王 , 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 ”
为了让病人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 他倾力于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1本《“胰”路有医》的科普书、5集胰腺科普宣传片、100个社区胰腺科普行 。 “胰腺癌发病隐匿 , 早期诊断率非常低 。 我的目标是在退休之前 , 把20%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40%~50% 。 ”
“追光者”沈柏用创造的一束束微光 , 照亮了胰腺外科学的前程 。 临床、科研、科普 , 他一直在路上 。 当某一日微光成炬 , 或许就离他的目标不再遥远 。
对心灵的慰藉只争朝夕
“胰腺癌能开刀的人很少 , 只有20% 。 你可以做 。 ”83岁的胰尾癌患者随老伴来到诊室求助 , 在查看相关报告后 , 沈柏用自信而谨慎给出了“通行证” 。 老人方才舒展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 手术风险令她心生胆怯 。 他继续放慢语速鼓励老人:“我们就在悬崖边 , 跳下去可能还跑得掉 。 冲过去了 , 那就是一番新天地 。 ”寥寥数语 , 老两口拾回了信心 , 老伴有些激动:“沈医生 , 你说可以闯 , 我们就心定了 , 还有希望就是好事 。 ”
手术|沈柏用:感知科学精神,追寻生命之光文章插图
在胰腺中心的数据库中 , 有六千多个胰腺癌病人 ,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已不在世 。 “术后虽然有一定的生存率 , 但更多的胰腺癌患者甚至都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 。 胰腺癌发展太快 , 一旦产生以后 , 自然病程就只有一年半 。 ”沈柏用无奈 , “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这是人文关怀的根本 。 帮助人需要有善心 , 我们不是一直有机会可以做这件事 。 ”作为外科医生 , 他是特别的存在——既有令患者安心的敏锐果断 , 也有让人如沐春风的细腻温润 。 在沈柏用看来 , 人文关怀是作为医生最基本的职业底线:“我们的对象是人 , 人是要得到尊重的 。 大部分病人的生命是以月计的 , 一年以后 , 彼此或许连面对面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 ”
几乎每一位胰腺癌患者都在经历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 正因如此 , 沈柏用的关怀才会更加用力 , 他只争朝夕:“对于胰腺癌患者而言 , 不快乐是他们的常态 。 我们在患者身边多待五分钟 , 他的生命中便因此有了五分钟的心安与欣慰 。 对于我们而言 , 曾经给出过安慰、帮助和快乐 , 内心也可以得到宽慰 。 ”
几十年来 , 在胰腺危机面前 , 沈柏用正是凭借这般科学精神与医者仁心 , 奋力为每位患者寻找那一线生机 。
撰 文| 吉双琦
【手术|沈柏用:感知科学精神,追寻生命之光】编 辑 | 耳苠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