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020年6月 , 南京女孩陈晨的母亲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 。 在经历了漫长的寻医问药和无数次从希望到绝望的坠落后 , 陈晨的母亲最终在安宁病房里 , 较为安详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 母亲去世后 , 安宁病房的医生建议陈晨把这段经历写下来 , 作为缓解悲伤的疗愈方式 。 “为什么普通医院的医生很少尝试去理解你 , 人文关怀难道只在安宁疗护阶段才能给予患者?”陈晨写下了自己的疑问 。
【医生|医学人文之思:比起治疗身体零件,更要回应他人痛苦】陈晨的疑问具有代表性 。 当人类把视角伸向细胞、分子征服越来越多的疾病时 , 医学该如何进步或者“回归”?人们普遍认为 , 在建设“健康中国”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背景下 , 医学是时候从“修理身体零件”的观念中超越出来 , 真正能回应到他人的痛苦 。
“我”不是有问题的“机器”
长达两年的时间里 , 陈晨一直陪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 , 和医生打交道成了生活的日常 。 “很多医生都表现出这几种倾向:一是冷漠 , 不管你倾诉时多么焦虑痛苦也没有任何反应 , 埋头记录后只递给你一张检查单;二是不耐烦 , 没等你说完就打断你 , 接着陈述自己的判断;还有一种是把选择治疗方案的责任和风险全部交给病人及家属 , 自己拒绝表态 。 ”至今回忆起来 , 陈晨仍觉得心寒 , “医生并不理解像我们这样的患者和家属面对他们时的立场和心情 , 他们不知道 , 一句安慰、一个表示理解或鼓励的眼神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 ”
对此 , 南京市民胡女士也深有同感 。 前段时间 , 她父亲因脑血管疾病入院 , 由于预后不好 , 全家人都陷入了焦虑 , 胡女士渴望和主治医生有多一些交流 , 了解治疗方案和护理注意事项等 , 但她发现 , 医生查床时总是没说几句话 , 就转身要走 , 很少顾及家属心情 。 “面对住院病人 , 医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家属沟通 , 但即使我专门到他办公室向他请教 , 他也总是做出一副‘逐客’状 。 ”不过 , 出院后接到医院的回访电话 , 胡女士还是给了好评 , “能怎么办呢 , 下次到这个医院还不得找这位医生?”
陈晨和胡女士倾诉的情形被研究者称为“医学场域的异化困境” 。 之所以说异化 , 是因为医学本是“仁术” , 是知识、情感与道德的统一 。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他新近出版的《医学的温度》一书中忧虑地指出 , 实际临床中 , 人的存在正在被忽略和解构:“当冷漠取代温情 , 当交流变得奢侈 , 当诊疗成为流水线上机械的重复时 , 医学就会蜕化成被药物和仪器所役使的工具 。 ”在他看来 , 迷失在技术丛林中的现代医学已经到了亟待回归人文的时刻 。
要有现代医学 , 须先有“现代”的医生 , “现代”不仅指掌握先进的知识技术 , 更强调医生对病人的尊重和基本的同理心 。 一位女性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她做流产手术的经历 。 由于不知道自己怀孕而服用了药物 , 她只能选择流产 , 当她躺到手术台上 , 看着身旁冰冷的医疗器械 , 她嗫嚅着对医生说:“我害怕……”医生却冷冷地说:“害怕你就不要来做流产啊 。 ”“我能感受到 , 医生的冷漠背后 , 是对流产病人根深蒂固的偏见 。 我不仅要承受流产本身带来的身心伤害 , 还要承受医生的二次伤害 , 但悖谬之处在于 , 在优质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的大环境下 , 这种隐匿的伤害其实被掩盖掉了 , 特别是流产这样比较私密的事情 , 女性们也往往不愿多提 。 ”这位网友说 。
医院里 , 伤害时常以各种微妙的形式存在着 。 人民日报社资深采访人员凌志军曾在他的《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中记录过一个细节:有次他花了300元挂上专家号 , 等了一上午终于见到专家 , 但当他叙述病症时 , 专家似乎并未把心思放在面前的病人身上 , 而是拿着核磁共振胶片 , 对着身旁年轻医生滔滔不绝地“讲课” 。 像这样“把病人求诊当成现场教学机会”的 , 在实际临床中并不少见 。
相反 , 医护人员一个微小善意的举动 , 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出其不意的抚慰:静静倾听病人哭诉时递上的纸巾 , 与病人迎面相逢时的一个微笑 , 面对病人担心时一句“别想太多”……对病人来说 , 这些细节往往成为他们日后回忆起来仍觉得感恩的时刻 。
“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能力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叙事医学创始人丽塔·卡伦对医学的崭新定义 , 在全世界范围内唤起共鸣 。 陈晨也深有同感:“希望医生不再把病人看作等待维修的机器 , 或者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个体 , 而是能把对方真正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 。 ”
- 牙周组织|29岁女子整口牙掉了一大半!医生一看:剩下的全保不住了
- 例会|召开妇幼医生工作例会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解见业:全科医学科都可以看什么病,你知道吗?|医学科普| 青岛市科技局
- 树脂|树脂贴面美牙致牙龈炎
- 酒精|医生的春节嘱咐:过年别喝酒,喝酒别吃药,5种药物“说走就走”
- 重症医学科|州二院运用CRRT治疗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
- 水果|水果中的“全科医生”,家里要常买!每天1个,远离癌症、痴呆,6大好处找上来
- 发黄|“炫迈砂糖橘”热潮来袭,有人吃到住院 医生:一次不宜吃太多,吃前应做好清洗
- 校企|校企合作结硕果!辰欣药业与济宁医学院签约
- 王禾|“炫迈砂糖橘”热潮来袭,有人吃到住院 医生:一次不宜吃太多,吃前应做好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