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大臣抱着朱元璋的腿,哭道:我不愿离开你!朱元璋封他为第一功臣
公元1354年 , 朱元璋从濠州出发 , 带领徐达、汤和、花云、周德兴等24名勇士南下定远 , 在定远招纳兵源 , 队伍逐渐扩大 , 当年秋天 , 朱元璋攻下了滁州 。 此时 , 有一位中年儒者前来投奔 , 朱元璋听闻他是定远知名的读书人 , 便礼贤下士 , 以长者之礼待之 。
文章图片
当天夜里 , 星河璀璨 , 朱元璋坐在一堆篝火旁边 , 仰天问道:"四方征战 , 天下何时才能安定?"中年儒者回答说:"秦朝末年 , 刘邦出身低微 , 但他知人善用 , 用了5年的时间成就霸业 , 如果将军效仿刘邦 , 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连连点头 , 从此将书生视为心腹 。 这位儒者 , 名叫李善长 。
文章图片
朱元璋手下都是徐达、汤和等人 , 虽然略有韬略 , 但都不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 李善长是教书先生出身 , 他的加盟 , 对朱元璋意义重大 。 朱元璋称帝后 , 曾问群臣 , 谁的功劳最高?大臣王国用上书道:"善长与陛下同心 , 出万死以取天下 , 勋臣第一!"朱元璋也称非常认同 。
文章图片
的确 , 在朱元璋的心中 ,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 , 多年来勤勤恳恳 , 调运粮草、器械 , 在后勤方面兢兢业业 , 汉朝的萧何也没有他这般功劳 。 最重要的是 , 李善长投奔朱元璋的时候 , 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小兵管 , 龙相未显 。 这和后期的刘伯温、宋濂等人(投奔的时候)有本质的区别 , 以刘伯温为例 , 朱元璋当时已经占领南京 , 请刘伯温来协助自己 , 刘伯温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 最终朱元璋派人多次邀请 , 刘伯温才肯出山 。 虽然在后期 , 刘伯温在谋略上强李善长数倍 , 但论忠恳 , 后来的这帮文臣远不及李善长 。
文章图片
在那个乱世 , 百姓流离失所 , 组织这帮百姓拿起武器打仗并不是难事 , 但缺乏的是一些读过书、而且愿意造反的读书人 。 李善长对朱元璋的重要性很快体现出来了 。 初期 , 李善长为朱元璋招贤纳士 , 并且帮朱元璋梳理军队纪律 , 这些才能 , 是那帮武将做不来的 。 因此 , 很快发生了一件让李善长身不由己的事情 。
众所周知 , 朱元璋少年疾苦 , 父母双亡 , 在皇觉寺出家为僧期间 , 适逢红巾军起义 ,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 。 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看朱元璋处事果敢 , 在寺庙里又认识几个字 , 所以重用 , 并且把义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 。 但朱元璋逐渐成长 , 受到了郭子兴父子的猜忌 , 于是 , 朱元璋带上了24名心腹之人 , 离开了濠州(古凤阳) , 前往滁州 , 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 也就是在这里 , 朱元璋得到了李善长 。 但随后 , 朱元璋的老上司郭子兴在濠州却混不下去了 , 不得不来滁州投靠朱元璋 。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为人憨厚 , 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今天 , 都是老上司、老岳父所赐 , 所以 , 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兵权又交给了郭子兴 。 《明史》记载:
子兴方事急 , 辄从太祖谋议 , 亲信如左右手 。 事解 , 即信谗疏太祖 。 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 , 稍夺太祖兵柄 。
即:郭子兴到了紧急的时候 , 就会把朱元璋当做心腹一样 , 非常信任朱元璋的谋略 。 但当事情解决之后 , 就开始疏远朱元璋 。 朱元璋身边能干的人 , 都被郭子兴调走 , 朱元璋逐渐没有了兵权 。
文章图片
那问题来了 , 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 , 既是能干之人 , 又是朱元璋的智囊 , 郭子兴焉能放过?对此 , 《明史·李善长传》中有记载:
郭子兴中流言 , 疑太祖 , 稍夺其兵柄 。 又欲夺善长自辅 , 善长固谢弗往 。
也就是说 , 郭子兴不仅夺了朱元璋的兵权 , 还想把李善长调到自己帐下 , 辅佐自己 。 李善长却不愿意去 。 《明史纪事本末》 , 对这一段记载的更为详细:
子兴惑谗言 , 悉夺太祖兵 , 又欲收李善长置麾下 。 善长牵上股而涕泣自诉 , 不肯行 。
文章图片
这里"牵上股"三个字很关键 , "上"指皇上 , 即朱元璋 。 "股"指的是大腿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兴要调李善长为自己效力 , 李善长抱着朱元璋的大腿 , 哭着不肯离开 。 这份忠心 , 让朱元璋十分感动 。 后来 , 郭子兴父子去世 , 朱元璋重夺指挥权 , 李善长一直是文官之首 ,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 , 李善长居左丞相 , 百官之首 , 被朱元璋誉为明朝第一功臣 。 位列"开国六公爵"之首 。
- 日军侵华的真实照片,非抗日神剧,图7抱着骨灰行军
-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 顺治为什么会任命鳌拜为辅政大臣?
- 百官反对宋太祖从开封迁都到洛阳,但从地图上看洛阳更适合做国都
- 李世民宴请群臣,让大臣报乳名取乐,李君羡报完后,李世民:斩
- 晚清一大臣,往英国银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感叹:他葬送了大清
-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共有十个大臣参加,他们的结局如何
- 土耳其大臣被判死刑,死前提出和行刑者赛跑,君主:赢了无罪释放
- 大臣保持一奇特习惯达20年,汉武帝发现后,秘密处死了自己的一个宠妃
-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共有10个大臣参加,他们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