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亲政后鼓励广开言路,有人却予以批评,他是如何处理的?( 二 )


嘉庆最终是把蒙蔽皇帝视为自己治天下之道的大敌:“治天下之道 , 莫要于去壅弊 。 自古帝王达聪明目 , 兼听并观 , 是以庶绩咸厘 , 下情无不上达 。 ”
在嘉庆的重点关注下 , 言路大开 , 嘉庆亲政之初的政治风气焕然一新 , 《啸亭杂录》中就写道:“一时言官皆有丰采 , 指摘朝政 , 改如转圜 。 ”
但言路大开 , 特别是在皇帝的鼓励下 , 也意味着官员们想说啥就说啥 , 想给皇帝说什么就说什么 。
部分官员为让皇帝记住自己 , “往往不为国计民生起见” ,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 也经常递到皇帝跟前 , 还有部分低级官员“身居卑贱 , 逞意渎陈” 。
因此 , 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赞同嘉庆广开言路的举措 。

嘉庆皇帝亲政后鼓励广开言路,有人却予以批评,他是如何处理的?
文章图片
当时 , 有一位叫洪亮吉的翰林院编修就专门上了一封奏折 , 即著名的《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
在这份奏折中 , 洪亮吉对嘉庆的广开言路政策予以批评 , 认为嘉庆对密封奏事的赏罚不明:
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 , 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励精图治 , 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 , 而尚未尽法也 。 用人行政 , 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 , 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 , 赏罚则仍不严明 , 言路则似通而未通 , 吏治则欲肃而未肃 。
洪亮吉在其奏折中还认为 , 嘉庆“自具封章 , 直达朕前”的广开言路形式 , 会导致“视朝稍晏 , 恐有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 , 应该将密封奏折上书恢复到以前的“各处(各部门或军机处)投递”的方式 。

嘉庆皇帝亲政后鼓励广开言路,有人却予以批评,他是如何处理的?
文章图片
这是对嘉庆引以自豪的大开言路及勤劳理政的最直接反驳 , 洪亮吉的奏折因直接批评皇帝 , 即“匡及朕躬” , 触怒了嘉庆 , 被刑部判定斩决 。
但嘉庆不能真杀掉洪亮吉 , 因为官员上书言事 , 是嘉庆自己鼓励的 , 不论对错 , 或指责的是谁 , 都在许可的规则以内 , 所以 , 嘉庆不得不把刑部判定的斩决 , 从宽改为发配伊犁 。
不过 , 即使嘉庆没有杀掉洪亮吉 , 他毕竟还是在嘉庆鼓励广开言路时 , 成为“因言获罪”的官员 , 对嘉庆广开言路的革新 , 打击颇大 。
至洪亮吉被处理后:“言事者日见其少 , 即有言者 , 皆论官吏之常事 , 而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 , 绝无言者 。 ”
官员们争相上书言事的势头 , 因洪亮吉案戛然而止 , 嘉庆不得不再次更改对洪亮吉的处理 , 在其被发配到伊犁仅三个月后 , 就把他放回原籍 。
至此后 , 嘉庆虽然依旧坚持言路畅通的行为 , 但会经常对“科道中每有条奏失当”的情形降旨驳斥 , 强调官员上奏要“权衡事理” , 也算是对无节制的广开言路 , 实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纠正 。

嘉庆皇帝亲政后鼓励广开言路,有人却予以批评,他是如何处理的?
文章图片
至于嘉庆的广开言路 , 及之后的纠正 , 是否能真正挽救清朝的衰落?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 不可能 , 清朝的积弊绝非仅仅是广开言路所能救 , 嘉庆最终也没能止住清朝的继续衰退 。
参考文献:《嘉庆实录》《嘉庆朝上谕档》《洪亮吉集》等
嘉庆皇帝亲政后鼓励广开言路,有人却予以批评,他是如何处理的?】备注:本文所选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