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铸造22口鎏金缸,八国联军将金缸黄金刮走,痕迹至今仍明显
公元1406年 , 明成祖朱棣早已有迁都北京的打算 , 于是在这一年就下令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宫 。 经过14年的时间 , 耗用了100万名劳工 , 到了1420年时 , 这座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的皇宫终于建成 , 是为紫禁城 , 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
文章图片
紫禁城中的建筑面积总计为15万平方米 , 房屋基本都是木质结构 , 在城中还有各种花草树木作为园林点缀 , 美丽非常 。 但同时也就带来了一个隐患 , 一旦紫禁城内失火 , 这些木质结构的房屋和外面的花草树木就成了极佳的燃料 , 很容易就会引发大规模火灾 。
事实上 , 在紫禁城建成一年之后 , 也就是1421年的时候就发生了一场大火 , 皇宫中的前三个宫殿完全被毁 , 连乾清宫都遭到了波及 , 让朱棣后怕不已 。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 从此时开始 , 朱棣和皇宫建筑师就开始思考 , 到底要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 。
文章图片
>>太平缸的出现
要知道 , 那时候可没有自来水 , 更别说什么消防栓、消防车之类的现代消防设备了 。 因此 , 他们采取了一个土方法 , 那就是在皇宫之内大量放置一种大水缸 , 这些水缸里会装满水 , 冬天的还会在底部生火防止水结冰 。 而一旦发生火灾 , 便能够立即使用水缸里的水进行扑灭 , 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 从而起到类似消防栓的作用 。
文章图片
这些缸大多为陶制或者铜制 , 在明朝宫中总计有200多口 ,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 紫禁城也不断地扩建 , 这些水缸也就变得越来越多 , 到了清朝时候达到了300口以上 。 而这些水缸的设置 , 也大大降低了紫禁城中火灾发生的频率 。
因为这些水缸给紫禁城内带来了太平和吉祥 , 因此也被称之为“太平缸”或者“吉祥缸” 。 有时候它还被称为“门海” , 顾名思义就是“门前的大海”的意思 。 这么一口大缸自然无法跟海相比 , 但是古人认为大海壮阔无际 , 有镇宅安家之效 , 因此也就用“门海”二字来寄予他们消灾的祈愿了 。
文章图片
>>和珅与金缸
明朝时期 , 因为朱元璋本身就厉行节俭 , 整个明朝的风气也是比较简朴的 。 所以当时的200多口缸 , 基本上都是陶缸 , 最多也就是铜缸 , 制作简单造价便宜的同时 , 也同样实用而且美观 。
文章图片
但是清朝自康熙之后风气就愈发奢侈 , 尤其乾隆皇帝更是锦衣玉食 , 六下江南耗空国库 , 一切都讲究排场 , 以壮自己所谓“十大武功”之名 , 因此在造缸时就曾经想要将宫中的太平缸换成金缸 。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 , 乾隆帝期间 , 紫禁城中总计有308口太平缸 , 其中22口为金缸 。 按照乾隆皇帝的奢侈风格 , 他一开始是想要做纯金金缸的 , 而负责这次工事的 , 就是他的得力干将——和珅 。
但是和珅发现 , 光是一口铜缸重量就达到了2000公斤左右 , 如果换成全金制作 , 那可就是差不多整整5000公斤!这样的花费即使是清朝国库也付不起 。 而且和珅自己也有些心思 , 那就是从这次造金缸当中捞些钱 , 于是原本的纯金缸 , 最后变成了鎏金铜缸 。
文章图片
所谓鎏金铜缸 , 就是以铜为主题 , 在铜缸外部镀上一层黄金外壳 , 如此每口缸重量才得以跟预计的金缸减轻了1700公斤左右 , 其中一部分自然是被和珅中饱私囊了 。
>>金缸与罪证
可惜这些金缸却并未能保留到现在 。 如果按照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 , 莫说200年 , 即使过上1000年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 但是现在在故宫里头的金缸 , 却已经全然发黑 , 跟铜缸无异了 。
这是因为在1900年时 , 八国联军侵华直接攻入了北京 , 不仅当时已经修缮了一些的圆明园再度被洗劫一空 , 而且故宫之中的那22口金缸表面的鎏金外壳 , 也被侵略者用军刀一点一点地刮去了 。 因此 , 现在留在北京故宫的那几口金缸身上 , 只留下了满身的划痕 。
文章图片
【和珅铸造22口鎏金缸,八国联军将金缸黄金刮走,痕迹至今仍明显
- 跟犹太人学做生意:想赚钱,就多和一种人打交道,多赚一种人的钱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抗日第267期:广东,被日军抓住的六指兵,妇儿和婴儿
-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曾向洋人借款,他们为何专门借那种利息高的
- 汉朝公主去波斯和亲路上意外怀孕,索性就地建国,如今成中国领土
- 宋代太学管理:为统治者培养出大批官员和学者,给后代以很大影响
- 明朝最后的战神,打得顺治帝想和他平分天下,名字听着很耳熟
-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 李治为何赐死高阳公主?她和辩机私通,以及参与谋反是真是假?
- 3篇离婚遇真爱小说《八零年代二婚妻》《和离后我嫁给了皇帝》《引你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