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演出票房增幅超250%,被新世代、综艺、文旅托起的百亿市场( 三 )



五一档演出票房增幅超250%,被新世代、综艺、文旅托起的百亿市场
文章插图
这为演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提供了动力,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的票房集中度。《中国现场娱乐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2年开始,音乐节消费的集中度明显下降,2012年全国音乐节票房非TOP3省份消费占比仅19.2%,但到了2016年,这个比例已经变为了89.6%。
当打造文旅名片成为新常态,当“观演+旅游”、“跨城观演”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线下演出也随之成为了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支点。如今,各大城市对线下演出的态度愈发包容、支持,如五一之后即将开启的宋·汴梁音乐节,就是由开封市委宣传部、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参与指导。
近几年,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落地旅游城市的不在少数,五一假期,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常州新龙森林音乐节、杭州兔子山下音乐节等皆是此类。2010年之后,音乐节与地方政府合作就成为了大趋势,如今,除了商业广告收入外,当地企业、当地政府的出资赞助也成为了音乐节盈利的重要渠道。
五一,爆款剧《山河令》主题演唱会落地苏州,上万剧粉赶至苏州赴约,苏州姑苏区旅游热度也随之直线上升。数据显示,飞猪平台上苏州搜索热度涨超620%,苏州酒店预定量同比涨超100%。大型线下演出对地方旅游的拉动可见一斑。
不过,相比于大型演唱会,商业空间更综合化、内容更主题化的音乐节更适合做城市文化植入。
结合地理优势、旅游优势、融合当地文化,如今已成为地方政府参与指导的音乐节的典型特征。除了在具有特色旅游环境的地点主办外,在音乐节的创意活动中植入城市文化也是常规操作,如五一档前,苏州环秀湖·南窗音乐节便通过演艺、论坛、体验、市集等多形式中突出了“江南文化”特色。
眼下,各大音乐节登场的头部艺人几乎都是观众的老面孔,这也造成了音乐节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五一期间五条人、九连真人等热门乐队都奔走于多场音乐节之间。不过,当音乐节与各个地方的资源特色、历史人文结合程度加深后,它们在整体形象设计与包装上的差异化,便能稍微减弱阵容同质化带来的尴尬。

五一档演出票房增幅超250%,被新世代、综艺、文旅托起的百亿市场
文章插图
除了音乐节,近几年各大城市对剧场演出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如2019年,上海市便在全国推出了首个“新演出空间”,将专业剧场之外的商场一隅、地铁一角、书店隔间等演艺场所开发了出来。此举的目的,除了增加城市的演出规模之外,也意在通过将演艺空间和剧场周边资源的盘活,发挥商旅文的联动效应。
五一档已落幕,票房和观演人次的增长,让2020年疫情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重回正轨,而年轻人与城市,正在推动它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