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事件背后,选秀节目乱象丛生,平台和广告商谁该负责?


“倒牛奶”事件背后,选秀节目乱象丛生,平台和广告商谁该负责?
文章插图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成为这个“五一”假期中的热门话题。
此事源于之前在网上热传的“倒牛奶”事件。在一段长达10余秒的视频里,几位受雇的中年人围坐在沟渠边,身边摆放着一箱箱牛奶,他们一边说笑,一边撕开手里的牛奶包装,奶盖留下,瓶身扔在旁边,牛奶倒进了沟里。
这些人如此夸张的举动,核心原因在于,粉丝们为了获得奶制品瓶身上的二维码投票,疯狂购买赞助商的产品,在投完票后反而把喝不掉的牛奶大量倒掉。
品牌赞助商为了推广,搞出各种千奇百怪的营销手段并不新鲜。但这次他们把二维码印在瓶盖内,为了让粉丝投票,不惜浪费掉牛奶,让所有观看的人为之震惊。
但其实,在一些综艺平台搞的选秀节目中,“倒牛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乱象早该管管了。
选秀节目背后的金主
饮料品牌与选秀比赛结缘于2005年。当时蒙牛正在为其新产品乳酸菌饮料“酸酸乳”做推广,同期市场上已经有更具知名度的同类品牌,比如太子奶,但所有人没想到,蒙牛能通过冠名“超级女声”一战成名。
那时候,粉丝的力量就非常强大了。“超级女声”投票的方式是,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的方式投票支持选手,一票一块钱,每个号码最多发15条,为了能投更多的票,粉丝自发上街拉票、去运营商营业厅拉票。
当时的投票规则还并未与产品关联,与产品绑定的环节也很少,只在赛后举办了“超女训练营”,只要购买酸酸乳的女孩就有机会参加。但蒙牛酸酸乳借助这档大热的选秀节目大获成功,销售额从2004年的7亿一下子飙升到2005年底的25亿,酸酸乳的品牌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成为乳饮料第一品牌。
2007年,蒙牛以200亿营收超过伊利,并在随后拉开了其与选秀综艺联姻的大幕。而此后连续多年在选秀爆款上的成功押注,也让蒙牛成为名副其实的选秀最大金主。

“倒牛奶”事件背后,选秀节目乱象丛生,平台和广告商谁该负责?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其中,仅选秀鼻祖湖南卫视,跟蒙牛就有着维系多年的合作。2005年《超级女声》落幕后,蒙牛又先后赞助了2006届《超级女声》、2013届《中国最强音》、2016届《快乐女声》。蒙牛旗下品牌特仑苏也先后赞助了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第一季、第二季。2018年爱奇艺、腾讯视频先后推出两档选秀节目后,蒙牛也加入其中,在2019年成为两档节目的最大金主。
这些节目的共同点是,作为选秀类节目,足够年轻化,对于对冲当时临近天花板的传统乳业产品局限,能起到品牌教育和快速打开市场的作用。仅以2005年《超级女声》为例,其带动的全民热潮,按照数据量化为900万短信选票。当时,依靠产品包装印有《超级女声》、设立《超级女声》夏令营、启用人气选手作为代言人,蒙牛酸酸乳这款新品就赢得了23亿营收,而当年整个蒙牛的半年营收也才不过47亿。
在蒙牛的路径走通后,许多饮料品牌也复制了蒙牛的成功。例如上市后一度将创始人捧为首富的农夫山泉。2018年,由于赞助《偶像练习生》,农夫山泉旗下的维他命水线上销售额就翻了500倍。

“倒牛奶”事件背后,选秀节目乱象丛生,平台和广告商谁该负责?
文章插图
图/偶像练习生官方微博
2018年前后,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101》的兴起,让内地视频平台看到新内容形态的机会。此前,国内经过日韩偶像文化的熏陶,具备消费力的年轻人群已经形成,但可供后者消费的产品并不多。而渴望形成平台忠诚度的视频平台,亟需选秀节目吸引年轻人,同时,产出的新人也可以作用于平台后续的内容布局,完成流量反哺。
腾讯视频称之为“新偶像战略”,爱奇艺打造“偶像养成”,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一逻辑。在这条产业链上,平台搭建舞台,艺人聚合流量,而平台和后端品牌收割流量变现。
2018年至2019年期间,肯德基、欧莱雅和宝洁等快消品牌就曾因此支撑起中国业绩快速增长,当时,这些品牌以“批发代言人”著称,即批量邀请流量艺人担任推广大使,号召粉丝购物刷榜,以解锁偶像福利。
从2018年开始,从“越努力,越幸运”到“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粉丝们也越来越将偶像的商业价值与其个人前程挂钩。但这种模式久而久之,就产生出一些副作用。
选秀节目与粉圈文化
三年多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一直试图灌输的逻辑是:粉丝作为青春制作人,通过投票,拥有对偶像是否出道的最终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