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五征蒙古对明朝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根据史料记载:朱棣五征蒙古的战果如下:

朱棣五征蒙古对明朝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文章图片
五次出征除前两次小胜蒙古人之外 , 其余三次连蒙古人都没找到 , 这样的战果在朱棣动辄出兵三五十万的情况下 , 实在很难称得上是有所得 。
相比之下 , 当年汉武帝派兵追击匈奴时 , 俘虏人数都是以万计的 。
这样看来 , 朱棣似乎有点弱啊!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是朱棣的明军变弱了 , 是蒙古相对于匈奴来讲变强了 。
匈奴那会儿用的武器装备太差了(如下图),其实只有挨打的份 。

朱棣五征蒙古对明朝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文章图片
而且匈奴是非常松散的部落 , 部落与部落之间群龙无首 , 没有组织能力 , 跟乌合之众差不多 。
蒙古人是有统一的政权的 , 尤其占领中原之后 , 经过中华文化的洗礼 , 有一套自己的政治制度 , 即使打了败仗 , 也不会伤其根本 , 逃回去休息一阵 , 还可以卷土重来 , 所以是不可能彻底消灭掉的 。
蒙古除了没有火器 , 在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上已经不输明军 , 又都是骑兵 , 打不过就跑 , 聪明得很 。 而且朱棣每次出征都是一厢情愿想找蒙古人决斗 , 蒙古人总是避其锋芒 , 不愿与朱棣交手 , 当然不会出现很大的伤亡 。
所以明军对蒙古人的胜利不能只看杀敌俘虏的数量 , 而要看对蒙古真正的损耗 。
朱棣五次出征蒙古都是选在春天出兵 , 因为春天是牛羊繁殖的季节 , 挨过了寒冷的冬天 , 到了春天 , 蒙古人会迁徙到草原上放牧育雏 。 一旦遇到明军来袭 , 牛羊根本带不走 , 没有牛羊就没了口粮 。 即使提前逃跑 , 在迁徙过程中也会影响牛羊生育 , 甚至死亡 , 口粮还是没有 。

朱棣五征蒙古对明朝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文章图片
所以别看后面三次朱棣没有与蒙古人交战 , 但是他熟悉草原民族的特性 , 一直在在草原上大规模搜索蒙古人的踪迹 , 蒙古人惧怕明军实力 , 只能东躲西藏 。 明军只要干扰蒙古人放牧 , 缴获他们的牛羊 , 对蒙古人的损失就相当大了 。 蒙古人在春天得不到给养 , 到了秋天也就无力南侵 , 大明边境百姓一样能安居乐业 。
除了阻止蒙古南侵 , 朱棣出征蒙古还有制衡蒙古内部势力之意 。
当时的蒙古已经分裂成瓦剌和鞑靼 , 且各自内部也出于分裂与内斗的状态 , 无法形成合力 , 对大明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 , 瓦剌和鞑靼间也经常纷争不断 , 哪个实力弱大明便支持哪一个 , 不让一家独大 。 这是大明乐意看到的局面 。
不过好景不长 , 自从阿鲁台迎立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 , 自立为太师以来 , 鞑靼的实力逐渐显露 , 意图对抗大明 。 永乐七年甚至杀了大明的使臣 , 这下惹毛了朱棣 , 于是令淇国公丘福率军征讨 , 不料轻敌冒进 , 全军覆没 。 朱棣面子上过不去 , 决定御驾亲征 , 有了第一次北伐 。
本雅失里也是个怂货 , 听说是朱棣亲征 , 根本不敢对战 , 想向西投奔瓦剌的马哈木 , 阿鲁台反对 , 这个松散的联盟就分裂了 。 本雅失里向西 , 阿鲁台向东 , 朱棣一个也不想放过 , 先追击本雅失里 , 本雅失里仅以7骑逃脱 , 而后又重创了阿鲁台的主力 。

朱棣五征蒙古对明朝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文章图片
朱棣重创鞑靼后 , 无人牵制瓦剌 , 瓦剌又开始冒头 , 态度也很嚣张 。 为了重新平衡蒙古的势力 , 朱棣马上与阿鲁台和好 , 集中力量第二次北征去揍马哈木 。
虽然重创了瓦剌 , 明军也有一定的伤亡 。 不过此次打击瓦剌 , 使草原的势力再次均衡 , 且瓦剌与鞑靼都无力侵扰大明 , 换来了大明边境数年的和平 。
如果朱棣能见好就收 , 不再对蒙古用兵 , 那么历史对他北征蒙古的评价应该很不错 , 但也不知道晚年的朱棣抽了什么风 , 连续三年对阿鲁台穷追猛打 , 把阿鲁台都打自闭了 , 从此一蹶不振 。
瓦剌和鞑靼的平衡 , 再次被打破 。 明宣宗宣德九年 , 瓦剌太师脱欢(马哈木的儿子)干掉了阿鲁台 , 从此瓦剌在草原一家独大 。 十五年之后 , 脱欢的儿子也先继任太师 , 南下入侵大明 , 明英宗朱祁镇效仿先祖御驾亲征 , 上演了我们熟悉的土木堡之变 。
朱棣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 应该悔的肠子都青了吧 。
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返程途中 , 病危 , 临终之前已经表现出了悔意 。 因为每一次北征出动数十万大军 , 需要国家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