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三 )


清朝的慈禧太后违制专权近半个世纪 , 统治后期穷奢极欲 , 她统治下的国家政局动荡 , 民族危机严重 。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 , 立纲陈纪 , 首严内教 。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 , 明太祖命儒臣纂修《女诫》 , 并对翰林学士朱升说:“‘后妃虽母仪天下 , 然不可俾预政事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至于嫔嫱之属 , 不过备职事 , 侍巾栉’” 。 他认为历代的宫闱 , 后妃如果干政 , 很少不出祸乱 。
后妃选配制度规定后妃必须由民间慎选良家女 , 不许接受大臣进献 。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 , 借鉴元末宫闱不严 , 后妃干政以至乱亡的教训 , 明太祖命编制记载前代宫闱之失的令典以为警戒 , “皇后之尊 , 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 , 即宫门之外 , 毫发事不预焉 。 ”
后宫地位最为尊贵的皇后只能管理后宫之事 , 不得干预朝政 。
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 , 明太祖在命礼臣议立女官职制时 , 认为前代所设女官过多 , 命重新加以裁定 , 最后折中从前制度 , 定为六局一司 。
“官七十五人 , 女史十八人 , 视唐减百四十馀人 , 凡以服劳宫寝、祇勤典守而已 。 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 , 闺房雍肃 , 旨寓深远 。 ”
为深刻警示后妃 , 明太祖还命工部铸造刻有警诫劝谕后妃字词的铁制金字红牌 , 悬挂于宫门之上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文章图片
又编著法令规定后宫所有妃嫔女官衣食器用等的供应都必须由尚宫领旨 , 内使监复奏后 , 才能移文各部大臣取用 , 私自到部领取或向外传递私人信件的一律处死 。
宫中嫔妃以下如果有生病的 , 医生不得进入后宫中看病 , 只能凭证取药 。 后妃在宫内受到种种人身限制 , “女子入宫 , 无生人乐 , 饮食起居 , 皆不得自如 , 如幽系然” 。
此外 , 明朝前期又大规模恢复实行了自汉朝以后沉寂了一千多年的野蛮残忍的宫人殉葬制度 , 人殉普遍流行于皇帝、诸王之间 。
“明代的宫人殉葬制度以宫廷殉葬最为盛行 , 殉人大致仅限于嫔妃和宫女” , 经历了从明太祖到明代宗几位皇帝 , 持续了九十多年 。
明太祖首先大规模实行宫人殉葬 , 他的从殉妃嫔是明朝帝王中最多的 , 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防范后妃干政 。
明太祖死后 , 他的所有在世妃嫔都被逼令殉葬 , 明成祖也沿用了太祖的这一做法 , “太祖孝陵 , 凡妃嫔四十人 , 俱身殉从葬 , 仅二人葬陵之东西 , 盖洪武中先殁者 。 至太宗长陵 , 则十六妃俱殉矣 。 ”
明仁宗死后 , 有五位妃嫔殉葬献陵 。
明宣宗死后 , 十位妃嫔殉葬景陵 。 明代宗死后以郕王礼葬西山 , “唐氏等妃嫔俱赐红帛 , 自尽以殉葬 。 ”
明英宗临终遗诏命废止宫妃殉葬 , 殉葬制度才终于被彻底废除 , 其后的明朝皇帝都不再实行宫人殉葬制度 。
明太祖对后妃干政的危害性深有认识 , 多次对大臣谈论后妃干政的危害 , 要求皇帝和朝臣共同抵制后妃干政 。
他认为人主不能过分宠幸后妃 , 只有防患未然 , 才能不为女色所惑 。
明太祖在与侍臣谈论如何避免古代的女宠之祸时说道:“‘若不惑于声色 , 严宫闱之禁 , 贵贱有体 , 恩不掩义 , 女宠之祸 , 何自而生?’”
明太祖还以自身严谨行为教导皇太子和诸王不要沉溺声色饮酒 , 过度宠幸妃嫔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文章图片
一日 , 马皇后问明太祖“‘今天下民安乎?’”
明太祖立刻警觉地回答道:“‘此非尔所宜问也 。 ’”
明神宗虽然十分宠眷郑贵妃 , 但对后妃干政防范甚峻 。
一日 , 文书房有缺员 , 明神宗偶然指着内臣史宾的名字认为史宾可补此缺 , “贵妃从旁力赞助之 , 上震怒 , 笞宾逐之南京 。 贵妃战栗待罪 , 久而始释 。 史居南十余年 , 始再召入 。 ”
即使是外臣如吕坤撰写的《闺范》一书重刻时 , 只因郑贵妃作序 , 吕坤受到言官戴士衡弹劾交结宫闱 , 不久吕坤也离官而去 , 即使后来多次被举荐也再未受到召见 。
明思宗周皇后曾指着太史陈仁锡的名字对崇祯帝说这是她府中的探花 , 崇祯帝警告周皇后说既然是你家的翰林 , 就不要想做阁老 。
崇祯末年 , 形势危急 , 周皇后以南中家居暗示崇祯帝南迁 , 崇祯帝不予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