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封建统治阶级的通婚通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 为了保持皇室的高贵血统 , 将自己的婚姻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 不得僭越 。
皇帝挑选皇后是国之大事 , 要举行隆重的册封典礼 , 诏告天下 。 对于后妃的家世 , 朝廷更要慎重考察 。
明清干政后妃的出身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 明朝干政后妃大多出自民间 , 不看重后妃的出身 。 而清朝干政后妃大多出自蒙古贵族和满族官宦世家 , 看重后妃的出身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文章图片
明朝干政后妃的出身主要有:
第一 , 功臣勋贵 。 指的是为建立明王朝立下功劳的开国功臣 , 以及为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立下功劳的靖难功臣 , 以及因和皇室联姻而显贵的高级官员 。 如明成祖徐皇后为魏国公徐达长女 , 她早先是由明太祖亲自为燕王朱棣指定的燕王妃 。 明太祖听闻徐氏贤良淑惠 , 召见徐达对他说:“‘朕与卿 , 布衣交也 。 古君臣相契者 , 率为婚姻 。 卿有令女 , 其以朕子棣配焉 。 ’”
对于太祖的指婚 , 徐达感到诚惶诚恐又无比荣幸 , 顿首叩谢接受 。 洪武九年(1376年) , 徐氏遂被册为燕王妃 ,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徐氏被册为
皇后 。 明朝建立初期 , 出于笼络功臣 , 巩固王朝的政治需要 , 明太祖和开国功臣以及高
官显贵广为联姻 , 明成祖即位后也继续和靖难功臣及洪武勋臣联姻 , 与功臣勋贵联姻持
续到洪武、永乐、洪熙三朝 。 如明太祖郭宁妃为武定侯郭英之妹、皇太子朱标妃为鄂国
公常遇春之女、燕王朱棣妃为魏国公徐达之女、蜀王朱椿妃为凉国公蓝玉之女、周王朱
橚妃为宋国公冯胜之女、潭王朱梓妃为都督佥事于显之女、皇太子朱标次妃为太常寺卿
吕本之女、建文帝朱允炆皇后为光禄少卿马全之女 。 明成祖丽妃为宁阳侯陈懋之女、明
仁宗敬妃为英国公张辅之女、汉王朱高煦庶妃为武定侯郭英孙女、赵王朱高燧妃为西平
侯沐晟之女 。 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功臣勋贵之家 , 地位显贵 。
第二 , 普通官民 。 指出身于普通中下层官吏 , 仅在官府中担任低级官职的人和没有
任何官职的平民 。 如明宣宗孙皇后之父孙忠最初为永城县主簿 , 后以监督民夫营造天寿
山陵有功劳 , 升为鸿胪寺序班 。 明宪宗万贵妃之父万贵在女儿得宠后颇为谨慎自制 , 总是忧虑地说道:“‘吾起掾史 , 编尺伍 , 蒙天子恩 , 备戚属 , 子姓皆得官 。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
文章图片
洪武中后期 , 明太祖多次大杀功臣 , 功臣集团覆灭 , 政治联姻不再需要 。
明仁宗以后 , 不再从开国功臣和高官勋戚之家选后妃 , 而是在民间采选民女 。 明太祖规定后妃要慎选民女 , 不许大臣进献 。
太祖还告诫太子诸王“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 , 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 , 戒勿受大臣所进 , 恐其夤缘为奸 , 不利于国也 。 ”
因此 , 明朝后妃多出身于民间 。
后妃选自民间 , 外戚势力孱弱 , 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有权势的外戚势力凭借后妃力量左右朝政的现象 。
如明仁宗张皇后之父张麒、明英宗周贵妃之父周能、明孝宗张皇后之父张峦、兴献王妃蒋氏之父蒋斅、明穆宗李贵妃之父李伟、明神宗郑贵妃之父郑承宪、明熹宗张皇后之父张国纪、明思宗周皇后之父周奎皆是普通平民 。
第三 , 宫女 。 如明宣宗孙皇后、明宪宗万贵妃、明穆宗李贵妃等 。 年幼而美貌的孙氏十余岁入宫 , 明成祖命太子妃张氏抚育她 , 后来孙氏被选为皇太孙嫔 , 宣宗即位后孙氏被封为贵妃 , 胡皇后被废后孙氏被立为皇后 。
明宪宗万贵妃“四岁选入掖廷 , 为孙太后宫女” , 土木之变发生后 , 万氏又被孙太后派去东宫服侍年仅两岁的太子朱见深 , 宪宗即位后孙氏仍为宫女 , 在为宪宗生育皇子后被封为贵妃 。
明穆宗李贵妃最初为宫女 , 侍奉裕王朱载垕于裕王府邸 , 穆宗即位后李氏被封为贵妃 。
宫女虽然地位低下 , 不是皇帝正式纳娶的妻妾 , 但如果在后宫中能得到皇帝宠幸 , 就能进封为后妃 。
在明朝皇帝的后宫中就有多位因受到皇帝宠幸被册封为后妃的宫女 。
明世宗一日诵经时 , 击磬的槌误落到地上它处 , 众多宫女不敢抬头看 , 唯独一个年幼宫女失声大笑 , 偶然引起世宗注意而受到世宗宠幸 , 进而被封为寿妃 。

明清两朝后妃干政严重,为何明朝后妃多出自民间,清朝多来自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