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

晚清时期 ,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 清王朝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 。 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 , 清政府不得不大力重用汉人大臣 。 在乱世争锋又被委以重任的大背景下 , 着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汉臣能人、名人 ,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曾(曾国藩)、左(左宗棠)、胡(胡林翼)、李(李鸿章) 。
虽说这老四位同为“中兴名臣” , 对于清王朝甚至对于当今中国来说 , 所立下之功绩又各有千秋 , 但是他们几位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 。 曾国藩显然是这四位之中 , 被后世之人赞誉最高的一位 。 而胡林翼因为去世较早 , 所以并不太被后人熟知 。 左宗棠虽说赞誉评价不及曾国藩 , 但是也绝对是褒远大于贬 。 但是李鸿章 , 就只能算得上是毁誉参半了 , 也是被后人诟病最多的“名臣” 。

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上图_胡林翼(公元1812年-公元1861年) , 字贶生 , 号润芝 , 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那么 , 同为中兴名臣且同朝为官 , 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其实 , 这差距主要还是在“人品” 。
前文提及 , 胡林翼早逝不被大家熟知 , 本文就不在详表 。 我们 , 重点来聊聊 , 曾、左、李三人之间的品行差距 。 而这品行上的差距 , 我们可从三大方面加以论述比较 , 即“名”、“利”、“为” 。

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上图_曾国藩(1811年-1872年)
一、先说“名” 。
曾国藩为什么会享有盛誉?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 。 曾国藩一生对于“留名”一事 , 确实是在极力避讳 , 经常是做好事儿不留名 , 自己也不做记录 , 更不在信札中提及 , 属于“雷锋式”大公无私 。
而左宗棠照比曾国藩就会在乎一些自己的名声 , 左与曾一样经常做一些资助之类的好事儿 , 但是左就更喜欢“宣扬”自己的忧国忧民 。 而且还有一事儿也可以看出曾、左二人对于个人声誉的在乎程度 。 众所周知 , 曾、左二人都写过很多家书、家训之类的信札 , 可以说里面汇聚了太多二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 如今都是我们了解史实和自我修为提升的源泉宝典 。 但在当时 , 曾国藩就明确表示 , 自己的信札等文字不要刊印 , 而左宗棠却明确对儿子说要将其书信刊印流传 。 虽说左宗棠是因为教育子孙后代而刊印自己书信 , 但其实也难免有博取名声之嫌 。
至于李鸿章对待名誉 , 从认知上与曾、左二人就是背道而驰 。 李鸿章这个人做事十分现实 , 名声在他看来是虚头巴脑的事情 , 并不十分看重 。 可能也正因如此 , 李鸿章才能为其他两位不可为之事 。

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上图_曾国藩家书
二、说完“名” , 再说“利” 。
所谓“利” , 既金钱耳 。 曾、左二人都是典型的禁欲主义者 , 尤其是曾国藩更是做到极致 。 曾、左二人的共同观点 , 金钱维持日常用度即可 , 并且终身恪守“不为官发财”的誓言 。
此外 , 二人更是不愿意给子孙后代留下金钱资产 。 二人的人生观是 , 子孙如果是块料 , 不用留下家资遗产 , 一样能够吃饱饭 , 反之 , 则留有万贯家资也经不起败家 。 而且二人认为 , 家资越丰厚 , 越容易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 , 这比较符合“穷苦孩子早当家”的国人信条 。
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李鸿章的利益观与曾、左二人截然相反 , 金钱的欲望那是相当之重了 。 与曾、左二人“不为官发财”不同 , 李鸿章利用自己位高权重 , 为自己及其家族攫取大量财富 。 在晚清时期 , 清王朝轰轰烈烈地大搞“洋务运动” , 李鸿章作为发展“洋务”的主要推手之一 , 在众多兴办的企业中 , 大多是有李鸿章的股份 , 而且不少还是“干股” 。
李鸿章本人也更是经商理财高手 , 典当、金融这类来钱快的暴利行业 , 李更是无不染指 。 除此之外 , 一些不可告人的黑色收入也不是没有 , 据说李鸿章还收受过俄国人的贿赂 , 虽说这事儿没有铁证 , 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 因此 , 李鸿章不但比曾、左二人富有得多 , 而且更是当时全国一等一的富豪 。

同为晚清名臣,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极大
文章图片
上图_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三、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个“为” 。
孔子云:“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说实在的 , 克己人欲能做到的古来没有多少人 , 所以个人注重些名誉 , 爱惜一些钱财 , 这都可以理解 , 但是如果品行不端 , 那被后人诟病也就不冤枉了 。 在笔者看来 , 李鸿章的个人品行 , 不但照比曾、左差距极大 , 甚至可以用“卑劣”这类鄙夷之词形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