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自2018年第一季开播以来,《国乐大典》秉持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不断推动中国民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综艺市场,节目如何持续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如何让热爱民族音乐的乐手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成为节目组思考的问题。《国乐大典》第三季颠覆前两季的节目模式,引入真人秀节目形态聚焦乐手成长,破局综艺市场,掀起一阵国潮风、国乐风。
“我们既要把中国传统民乐博大精深的东西呈现出来,又要用年轻人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为国乐代言。把年轻人喜欢看的,喜欢听的搬到荧幕,于是真人秀就成了我们第三季非常重要的增色手段。”
——《国乐大典》总导演林维桦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有限的人物,如何创造无限的可能?怎么样呈现年轻乐手在赛制下的个人魅力,怎么样激发寻乐人和乐手间的化学反应,这是真人秀组拷问自己最多的问题,也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一直推翻和重建。”——执行总导演 李游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谁来参与?和谁发生关联?舞台之外还能有什么样奇妙的新人物关系?怎么样给到参与者和观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内容?这些思考和最终的呈现,让舞台上、生活中的青春乐手们,产生了太多有趣的新故事、新情绪、新看点。”——真人秀总导演 秦敏毅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打破团体竞演,聚焦个人成长《国乐大典》第三季将节目关注点由集体转移到个体,由乐团转移到乐手。节目通过“舞台竞演+观演区实时观察+排练室自然记录”三大空间相互串联、相互交织的节目形式,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建立起对乐手的全方位认知。这种规定情境、没有剧本、长时间观察的真人秀录制模式,更好地让观众看到每一位乐手最真实的一面,并且通过时间的累积,见证青春乐手们的整个成长历程。
节目中,每一位青春乐手都伴随着节目进程的推进而蜕变。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来自中国香港,致力于向世界弘扬古筝文化的乐手陈玥熺,从队员排位赛时紧张手抖、琴音跑调,到战队竞演时得到寻乐人的一致认可、感动落泪。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来自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即兴能手刘子琛,从初建战队时的寡言少语,到关键时刻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战队主力。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来自非洲加纳共和国的国际音乐人欧特提,则在不断地尝试和学习更多的中国民族打击乐,探索更多民乐与世界音乐融合的方式。节目聚焦64位乐手的青春成长,让观众看到他们在不同赛段进步的点点滴滴,这正是《国乐大典》第三季的初心和宗旨。
树立人物标签,建立乐手关系
导演组与音乐总监吴彤历经一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召集了64位来自不同地区、演奏不同民族乐器、擅长不同演奏风格、忠于不同音乐理念的青春乐手们。为了让64位乐手更直观、快速地被观众所认知和记忆,真人秀导演组通过电话面试、线上视频、面对面交谈等多种方式,对乐手本人、家人、老师、同学、好友等人际圈进行深度“调查”。基于获取到的乐手资料,导演组建立了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用户画像”,为每一位乐手设定了“专属人物标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
文章插图

民乐类节目还可以这样玩?——《国乐大典》第三季真人秀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