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先天之本肾的生理功能解说

肾为先天之本 , 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应 。 这种观点在《内经》中已出现 , 明代的《医宗必读》中有了更为完整的阐述:“未有此身 , 先有两肾 。 故肾为脏腑之本 , 十二脉之根 , 呼吸之本 , 三焦之源……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 ”
肾是人体先天禀赋、生长发育、脏腑功能的根本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主生长发育及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 任脉通 , 太冲脉盛 , 月事以时下 , 故有子”;男子“二八 , 肾气盛 , 天癸至 , 精气溢泻 , 阴阳和 , 故能有子” , 描述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规律 。 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体现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 , 其中肾中精气既具有决定生殖能力盛衰的作用 , 又可体现出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 。
主调节人体五脏六腑 饮食水谷入胃 , 经过脾胃化为精微而成的水谷之精 , 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被使用后的剩余部分一同贮藏于肾脏而成肾精 。 当五脏六腑运行之时需要这些精微给养之时 , 肾脏就将其所贮藏的精微物质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 一方面不断的贮藏 , 另一方面不断的供给 , 调节着肾精与五脏六腑之精 , 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运行 。
【精气|先天之本肾的生理功能解说】主骨荣齿生髓 杨上善所撰《黄帝内经太素》称“肾精主骨” , 肾精充足 , 骨髓生化有源 , 骨骼得到髓的滋养则会坚固有力 。 若肾精虚少 , 骨髓化源不足 , 便会出现骨骼脆弱 , 不能久立 , 在小儿多见发育不良 , 如五软或佝偻病 , 在老年多见腰背屈曲 , 酸软无力 , 或腰痛转侧不能 。
“齿为骨之余” , 牙齿与骨同出一源 。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说:“齿者骨之所终 , 髓之所养 , 肾实主之……精盛则齿坚 。 ”《望诊遵经》言及“然齿者 , 总谓口中之骨……形色枯槁者 , 精气将竭;形色明亮者 , 精气未衰也 。 ”
“髓者 , 骨之充也”(《素问·痿论》) , 精生髓,髓分骨髓与脑髓 。 《黄帝内经太素·气论·津液》曰:“肾主脑髓 , 故咸走髓海也 。 ”脑为髓海,是肾精所化生 。 肾精充足 , 髓海才能有余 , 表现为清劲有力 , 反之 , 肾精不足 , 髓海空虚 , 则“脑转耳鸣 , 胫痠眩冒 , 目无所见 , 懈怠安卧”(《灵枢论》) 。
主御邪抗病 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 , 而且具有御邪抗病的作用 。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 , 身之本也 。 故藏于精者 , 春不病温 。 ”孙思邈亦云:“精少则病 , 精尽则死 。 ”肾精充盈 , 故体健少病;肾精不足 , 肾气亏虚 , 御邪力弱 , 故易感邪得病 。
养生首应养肾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素问》云:“故阴阳四时者 , 万物之终始也 , 死生之本也 , 逆之则灾害生 , 从之则疴疾不起 , 是谓得道 。 ”人应适应自然环境和四时气候的变化 。 “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春夏温热 , 阳气耗散易多 , 故春夏应注重保养阳气 , 至秋冬气候寒冷 , 则应贮存更多阴精于体内 , 避免过度劳损 。 顺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 , 调养生息 , 避免六淫外邪的侵袭 。
此外“人体欲得劳动 , 但不当使极耳 。 动摇则谷气得销 , 血脉流通 , 病不得生 。 ”过劳或过逸均不佳 。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久卧伤气 , 久坐伤肉” , 在适应外界环境之外 , 也应重视劳逸结合 。
饮食有节 人出生后 , 先天肾的精气须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保养 , 即以后天养先天 。 故即使先天禀赋不足 , 若后天调摄得当 , 水谷精微滋养肾之精气 , 亦能使肾得充养 。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 , 五果为助 , 五畜为益 , 五菜为充 , 气味合而服之 , 补精益气 。 ”强调饮食要五味调和 , 荤素搭配 , 避免有所偏嗜 , 过于限制或大量进食某种食品都对身体无益 。
精神内守 人体精神情志活动关乎生命健康 , 《内经》强调“恬惮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的养生防病之道 。 若情志变动太过 , 则损害脏腑功能 , “怒伤肝 , 思伤脾 , 忧伤肺 , 恐伤肾 , 过喜伤心” 。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亦指出:“凡怒忿悲思恐惧 , 皆损元气” 。 养成平静、稳定的精神心理状态 , 使神得内守而不耗散 , 肾气亦不致过度亏耗 , 方能维护健康 。
未病先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 乱已成而后治之 , 譬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食疗与药补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方法 。 《本草求真》认为:“食之入口 , 等于药之治病 , 同为一理 , 合则于人脏腑有益 , 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 , 而即增病促死 。 ”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的属性 , 可与人体的阴阳偏胜相适应 。 如阳偏虚之人应多食生姜、羊肉、葡萄等;阴偏虚者可食海参、银耳、柿子之类;气血不足者宜进食牛奶、扁豆、红枣等品 。 此外 , 还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 , 适当调整 , 老百姓常说的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 , 不劳医生开药方”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 (于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