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慷慨帮他的地主刘继祖后来怎样了?( 二 )


然后就是"好"的影响 , 有了这样的痛苦记忆 , 登基后的朱元璋 , 也就不遗余力 , 将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口气提升了一大截 。 比如"漏泽园" , 即提供给平民百姓的公共墓地 , 就从此大量兴建 , 还有"养济院" , 专门用于收容"无告者" , 主要是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 每个月提供粮食布匹柴火 , 从明初起 , "养济院"就大量兴建 , 几乎明朝每个府县都有设立 , 许多富裕的府县 , 甚至不止一座 。 另外还有提供医疗的惠民药局 , 也是惠泽万民 。
如此"高度福利化" , 在十六世纪造访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笔下 , 也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 以西班牙人拉达的话说:"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医院(惠民药局)" 。 东南大地的养济院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那"始终有充足大米供应"的景象 , 就是当时明朝福利制度的写照 。
更影响深远的 , 就是明朝的"荒政"与"粮储"政策 , 吸取了元末天下大乱的教训后 , 朱元璋登基起 , 就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 明朝的粮食产值 , 朱元璋在位时就甩开宋元一倍多 , 大小仓储遍布全国 。 每当饥荒时 , 明朝更有"大口六斗"的赈灾标准 , 和不遗余力的粮食发放 。 甚至地方官遇到灾荒 , 可以不经请示赈灾 。 这一切 , 应该都来自当年痛苦的灾荒记忆 。

朱元璋|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慷慨帮他的地主刘继祖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同样值得骄傲的 , 还有当时明朝强大的粮食仓储 , 朱元璋在位时 , 明朝的粮食仓储就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 。 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时 , 明朝的粮食储备依然可以做到"支用十年" 。 正是这充足的粮仓 , 撑起了明朝一次次的盛世 。 但到了十七世纪的明末 , 明王朝的土地兼并 , 以及空荡荡的官仓 , 却也同样预埋了不久以后 , 又一场痛苦的乱世 。
比起"好人有好报"的结局来 , 粮食安全的意义 , 社会保障的价值 , 却是朱元璋这段痛苦人生背后 , 永远有价值的历史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