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广东专家“组团式”援疆 提升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 )


自2010年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至今 , 广东省摸索出以“授人以渔、教人骑车”为特点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模式 。
“我们在探索实施‘专家名医—中青年骨干—青年优才’的人才引育金字塔模式的同时 , 协调开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 ”喀什地区卫健委副主任、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综合统筹处副处长张史彬介绍说 , 广东紧紧围绕“培养本地人才、提升内生动力”这个“组团式”支援工作的核心任务 , 2020年 , 51名援疆专家与受援医院235名徒弟签订帮带协议 , 培训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8581人次 。
作为喀地一院聘请的“朝阳人才”计划导师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主任黄艳为该院病理科做了两三年甚至更长久的科室发展规划 , 十分重视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
“病理科的整体精神面貌在黄艳主任到来后 , 发生极大的改变 , 效率高了 , 更重要的是充满正能量 。 ”喀地一院院长助理安大勇评价道 , 黄艳犹如一颗“火种” , 点燃了病理科的激情和希望 。
一堂堂技术培训、一场场下乡义诊、一次次业务交流 , 让广东和新疆的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 “结团队 , 身先半步 , 携手共涉长旅……终须别 , 情谊常驻 , 永愉此遇 。 ”分别之际 , 黄艳把她的不舍之情凝结成一首词《永遇乐》 。
经过一轮又一轮“造血式援疆” , 如今 , 广东援疆医生们已在当地培养出一批医疗人才“生力军” 。 援疆医疗队员回到广州后 , 手机仍有数个微信群的信息响个不停 , 新疆医生将当地难以诊断的疑难杂症病例放到微信群中进行讨论 , 实现“千里病情一线牵” 。
新疆的花儿开了 , 广东的树叶绿了 。 不久后 , 陈敦金将带领团队再次启程 , 帮扶喀什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 。 粤疆之间深厚的情谊 , 在春风里不断延续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朱晓枫 实习生 朱琳 通讯员 粤卫信 林伟吟 白恬(朱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