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记忆郴州:从一碗粉开始90后青年情系家乡白露塘,传承故乡记忆杀猪粉

来源: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
“老板 , 煮碗粉 。 ”穿梭在郴州的大街小巷 , 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 对于很多郴州人来说 , 粉是每天生活的第一餐 , 粉馆是每天和熟人第一次碰面的地方 , 一边吃粉 , 一边聊家常、聊工作 。 嗦一碗粉 , 开启一天忙碌的生活 , 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释怀在肠胃里 。
在苏仙区白露塘镇白露塘村 , 有这样的一家远近闻名的白露塘杀猪粉店 , 白露塘杀猪粉采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猪肠、猪腰、猪肝、猪血略微煮烫 , 再打入水煮蛋 , 满满一碗粉鲜甜爽口、味道浓郁 , 令人回味无穷 。
记忆飘香 , 源远流长
早在1998年 , 杨家阿嫂在镇上赶圩的马路市场摆了一个小小的粉摊 , 当初的杀猪粉还被称做三鲜粉 , 小粉摊也没有名字 , 于是一句“杨婆 , 煮碗三鲜粉!”每天早晨回荡在白露塘镇街口 , 久而久之便成了小粉摊的活字招牌 。 做了10年有余 , 食客络绎不绝 , 老主顾们跟杨婆交谈中提到 , 这碗三鲜粉的用料以及口味与外地的杀猪菜相似 , 建议改名为“杀猪粉” 。 杨婆觉得这个名字响亮 , 2008年 , “白露塘杀猪粉”就此成名 。
时光荏苒 ,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 平整的水泥路修进了老镇 , 当年的杨家阿嫂也成为了现如今的杨阿姨 , 可不变的是那一碗粉的情怀 。
杀猪粉渐渐成了白露塘镇的代名词 , 店里客人越来越多 , 大多都是闻名从市区驱车赶来的“老餮” , 小店渐渐开始坐不下了 。
“早些年 , 我在外面打工 , 开过大货车、渣土车 , 我是农村出生倒是不怕吃苦 , 只是经常开夜车非常危险 , 家里二老也惦记着我回去 。 ”杨阿姨的儿子杨超告诉采访人员 , 在外拼搏多年的他最终卖掉了自己的大货车 , 决心回到家乡 , 选择把自家的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
游子归乡 , 衣钵相承
杨超打小就帮着自己的母亲支摊、收摊 , 对炖杀猪菜、煮米粉也是游刃有余 。 2017年 , 杨超在市区的冲口路开了一家杀猪粉店 , 每天亲自下厨 , 还带了两徒弟 , 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忙活 , 要到晚上八九点才打烊 , 工作很是辛苦 , 但因为手艺好 , 这家店生意还不错 。 解决了自家老店的客流量制约问题的同时 , 也方便了市区的食客 , 也是在这里 , 杨超认识了粉店的常客李琛 , 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
【杀猪|记忆郴州:从一碗粉开始90后青年情系家乡白露塘,传承故乡记忆杀猪粉】李琛是从事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 , 在这条街上有一家自己的店面 。 每天早上 , 就爱来杨超的店里吃上一碗粉 , 他见粉店生意火爆 , 敏锐地看到了商机 。 李琛与杨超经过多次沟通 ,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创业 , 他们共同的愿望是将“白露塘杀猪粉”这个郴州地道美食发扬光大 , 于是两人很快确定了发展规划和工作分工 。
2017年 , 两人注册了白露塘杀猪粉的商标 。
2020年 , 两人又注册成立了湖南省白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当年的伙夫小杨成了今天的公司杨总 , 公司也有了自己的网站和徽标 , 李琛负责法律、文案策划、品牌策划等事宜 , 杨超则负责将最核心的美味秘籍反复修订 , 统筹成完备的杀猪粉制作教程 , 为下一步开加盟店的规划提前准备着 。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靠着良好的口碑和大众媒体的宣传 , 很快便有生意伙伴找上门来 。 2020年3月份 , 第一家加盟店在湘潭开业 , 生意一路水涨船高 , 前来就餐的食客排起了长队 , 不少当地食客还拍起了抖音 , 为粉店做起了免费宣传 。
“加盟店的口味必须要保证 ,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 , 培训后上岗 。 食材必须要新鲜 , 每月每店都要进行巡查 , 不能砸了家乡招牌 。 ”杨超指着店里挂着的株洲市区域代理商授权证书郑重地说 。 品牌效应和食客口碑缺一不可 , 两位年轻人深知这一点 。
“现在整个湖南已经有四十多家我们的加盟店 , 还有十几家正在筹划开业 , 随着店面的增多 , 管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 我们也在进修企业管理课程 , 迎接机遇、面对挑战 。 ”对于成绩和困难 , 两人心中有谱 。
当问及接下来的目标时 , 杨超颇为自信地回答:“我们要把白露塘杀猪粉做成一张郴州名片!”
一碗粉表一乡情 , 一座城养一方人 。 吃粉长大的郴州人 , 哪怕走出郴州 , 尝过世间百味 , 却总会眷恋儿时的味道 , 因为那一碗粉 , 就是故乡 。 郴州本土美食文化突出重围 , 进入了大众视野 , 杨超与李琛两位年轻人的事业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