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1生娶了3任妻子,见到第3任妻子,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谁

张恨水 , 1895年-1967年 , 原名张心远 , 安徽安庆潜山市人 。 中国章回小说家 , 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
现在 , 人们都说张恨水除了著作等身之外 , 一生创作3000多万字 , 还有“三绝”:其一 , 他能够同时撰写多部小说 , 最高纪录是七部长篇同时着笔;其二 , 他写作从来不打草稿 , 每每是一挥而就 , 甚至没有什么涂改;其三 , 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 穿插于小说之中 。
事实上 , 张恨水还有“一绝”:能够一只手写文章 , 一只手打麻将 。 两只手干着不同的工作 , 互不影响 。 这种绝活让我想到了他经历的爱情:写文章的手把最美的绘与枝头 , 绚丽缤纷 , 让人向往;打麻将的手把打出平常的生活 , 实实在在 , 叫人回味 。
张恨水结过三次婚 , 或者说是娶过三任妻子:第一任徐文淑;第二任胡秋霞;第三任周南 。 她们原本都不叫这个名字的 , 是张恨水把她们的名字一个个地改成了诗意的 , 而在她们陪伴张恨水走过的岁月里 , 却有了爱与不爱或爱与最爱 。 爱或最爱被盛开在枝头 , 却是一地落红 , 被诗意得没了冷暖 , 缱绻浮华 , 像是写文章;爱或不爱 , 也能相互依偎 , 却在各自的保重里 , 于心意慢慢枯萎 , 最终露出生活真实的原色 , 冷暖自知 , 如同打麻将 。

张恨水:1生娶了3任妻子,见到第3任妻子,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谁
文章图片
第一任:被调包了 , 是不爱的
张恨水的笔名来源于李煜的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恨水”提醒他 , 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 再加上世态炎凉 , 所以他用他的笔名来讽刺自己 。
张恨水旧居在今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明清老街南津码头 , 他与家人虽在黎川只生活了一年的时间 , 但黎川却成了他成长中的重要一站 , 也是文学生涯中的关键起点 。 他能来到这里 , 是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 。
1905年初春 , 10岁的张恨水随清末官吏的父亲 , 沿赣江上游的黄金水道 , 乘瘦瘦窄窄的乌篷船 , 一路风尘来到黎川 。 在黎川 , 他有机会接触到了中国古典小说 , 但父亲却要求他更多学诗 。 如此 , 在诗与小说的交集里 , 他于私塾老师端木先生教授下 , 完成了古文启蒙教育 。
1924年 , 张恨水在《上海画报》发表《旧岁怀旧》一文 , 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黎川有过这样的描述:长桥大抵跨河而通山 , 桥正中建屋 , 敞轩而观四面 。 桥下临闸 , 以围大数丈之木轮 , 置闸口中 。 水自上流头来 , 激轮辗转如飞 , 浪花作旋风舞 , 至为可观……如此 , 黎川于老街茶馆听评书和“话文”或在廊桥上与小伙伴捉迷藏的时光里 , 成为了一个少年的“梦里江南” , 让他在以后的岁月里文思飞扬 。
1909年 , 张恨水14岁 , 插班进入了新式学堂 , 接受了维新派的新思想 , 随后学习数理化以及英语的现代知识 , 甚至还剪掉了辫子 , 梦想着将来出国留学的光明前途 。 但这时候 , 命运却和他开不了一个玩笑 , 在每天清晨都会练武健身的父亲突然病逝 , 让他只能辍学回到老家 , 开始以几亩田地谋生 , 苦闷终日 。
这期间 , 张恨水的人生也曾出现过转机 , 那就是他曾在亲友的帮助下 , 得以在上海继续求学 , 并在上海以“恨水”为笔名 , 向报刊杂志投稿 , 虽然发表甚少 , 但编辑的鼓励为他后来以文为生奠定了契机 。 日子本来可以这样过下去 , 但同样不幸的是 , 时间不长 , 他就读的由孙中山创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就被迫解散了 , 他只能开始自谋生路 。

张恨水:1生娶了3任妻子,见到第3任妻子,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谁
文章图片
这是1913年 , 张恨水18岁 , 母亲为他“准备”了一场婚姻 。
母亲知道张恨水心气高 , 学业未成 , 还想做一些事情 , 不会轻易结婚 , 就对他说:“男大当婚 , 你去看看 , 如果看上了就结婚 , 我不逼你 。 ”张恨水说 , 那就看看吧 , 结果他在媒人的指引下 , 他远远地看到了一个外貌清秀端庄的女子 , 认同了这门亲事 。
戏剧性的一刻 , 发生在张恨水和新娘进入洞房后 。 当他的心怦怦跳着挑开新娘的盖头 , 看到的一幕让他傻了眼:那个外貌清秀端庄的女子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体形肥胖、相貌丑陋 , 甚至合不拢嘴、外露着牙齿的女子?这与他心中的佳人形象相距十万八千里!
原来 , 新娘的家里有两位姑娘 , 媒人指给他看的另一位 , 而这位因长相的原因 , 嫁人多少有些困难 , 新婚的家人便将她们来了个调包 。 张恨水受不了 , 溜出洞房 , 要求退婚 。 母亲说:“婚都结了 , 怎么退呢?”在亲朋好友的软硬兼施下 , 他随后虽又回到了洞房 , 但姑娘与他理想中的差距实在是太远了 , 没几天 , 他就以到南昌求学为名 , 离开了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