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文章图片

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文章图片

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文章图片

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文章图片

“十年寒窗无人问 , 一举成名天下知” , 自古以来 , 读书进取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 , 自从隋朝首创科举考试、以科考来网取天下英才之后 。 读书就是许多有志之士的毕生追求 。
人们从此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获得阶层的跃升 , 跻身王朝的统治阶层 , 进而有机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治世名臣 。
“学而优则仕”也是一个千古信条 , 正是因为全社会都极力推崇读书人 , 人们也的确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 整个中国社会的活力也被调动了起来 , 阶层之间的流动也由此成为了可能 。
而科举考试也成为了全社会都关注的焦点 , 以至于在宋朝的时候还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奇闻异象 , 而北宋的相公韩琦甚至还喊出了“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的诳语 。
所谓“东华门唱名”就是指皇帝在东华门外逐一喊出高中进士的名字 , 面赐及第 , 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无上的荣光 。 《儒林外史》你的范进在中举后骤然发疯令人啼笑皆非 , 然而 ,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范进中举的难度和意义后 , 如果这样的幸运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 , 可能你会比他还要疯狂 。
【明清时期|为何范进中举后会发疯?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一、科举制度下的中举之艰难
毫无疑问 ,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 甚至后世诸国的公务员考试 , 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 正是因为中国实行了这样的伟大制度 , 才终结了魏晋时期的门阀专制 , 使得下层百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王朝的中流砥柱 , 也结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禁锢局面 , 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 。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 , 到了唐朝时期进行了完善 , 而最终在宋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 明清时期 , 科举制度已经十分的成熟 , 整个社会都在这样的制度影响下有序的发展着 。
明清时期 , 科举制度分为五个等次 , 分别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级 。 就像攀爬阶梯一样 , 读书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次进行考试 , 然后才能晋级 。 而也只有在上一等级的考试合格并取得一定的身份后 , 才能进行更深等级的考试 。
读书人在没有取得功名前一般没有称谓 , 其只有参加了最基础的童试并合格后 , 才能被称为童生 。 童试一般是由县、府两级组织考试 , 只有通过了考核 , 才有了考秀才的资格 。 可是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童生 , 连秀才都考不上 。
而院试是在州、府举行 , 参加考试的童生每年都会进行一场“岁试” , 考中之后就成为“生员” , 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 “生员”已经是进入“士”的阶层了 , 可以见官不跪 , 与百姓区分开来 。 不要小瞧秀才 , 秀才中的优秀者可以获得朝廷的赏赐 , 每月都有衣食供给 , 还能免除劳役和税赋 。
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 乡试是由各省的省府举行 , 每三年一次 , 这是科举考试中第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试 , 因为其考试的难度和录取的难度都呈直线上升 。 许多人或许能够考中秀才 , 但他很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迈过秀才的门槛 。
而全省的秀才每三年集聚在省府参加考试 , 考中的名额却只有100名左右 , 录取比率约为百分之五 , 已经是十分的低了 。
乡试的考中者被称为“举人” , 这也是范进考中后发疯的那个类型的考试 。 举人就已经进入到了王朝的统治阶层 , 实现了身份和阶层的跨越 。 进可参加会试 , 运气好跨越成为进士 , 成为真正的封建精英 , 即使会试不中 , 也可退而求其次的谋取地方官职 。
二、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范进能够中举 , 说明他已经具有了秀才的身份 , 但是这个身份对于他人生的改变影响不大 。 人们经常说“酸秀才”或者“穷秀才” , 就是因为秀才本身具有一定的学识 , 但是这些知识并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或者地位 , 可他们又有着读书人的傲气 , 和现实社会有冲突 , 就显得又酸又臭 , 还十分的贫寒 , 令人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