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诸葛亮去世连政敌都泪流满面,做人做到这份上真的空前绝后了
【听闻诸葛亮去世连政敌都泪流满面,做人做到这份上真的空前绝后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这样描述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时的情形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当刘备在白帝城将整个国家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 , 又何尝不是在一次危难之间 , 夷陵一败 , 蜀汉元气大伤内部动荡 , 诸葛亮受托孤之重 , 一心匡扶幼主重整河山 。
文章图片
执政11年来诸葛亮始终秉承一个原则 , 那就是“公” , 诸葛亮选拔和培养人才绝无偏私 , 不论出身贵贱 , 比如巴郡人张嶷就是寒门子弟 , 官职也一直很低 , 诸葛亮见他很有才能 , 便升任他为越巂太守 , 蒋琬只是一个管理文书的小吏 , 被诸葛亮破格提拔为丞相长史 , 加抚军将军 , 负责在北伐期间督运粮草 , 代替诸葛亮处理后方政务 。
文章图片
王平是宕渠人 , 斗大的字儿不认识一筐 , 诸葛亮爱惜他治军严整 , 还是将无当飞军交给他统领 , 蜀军中这样的人很多 , 比如虎步监孟琰是孟获得族人 , 中监军姜维是降将出身 , 但诸葛亮都能唯才是举一视同仁 , 按派系划分 , 诸葛亮属于荆州派 , 但他十分注重团结其他派系 , 执法严明绝无偏私 。
文章图片
虎贲中郎将来敏是义阳新野人 , 诸葛亮北伐时请他来汉中担任辅军将军 , 但来敏却口出狂言 , 反对诸葛亮的决策 , 与群僚也多有不合 , 诸葛亮立刻上表罢免了他的官职 , 武陵名士廖立不到30岁就做了长沙太守 , 诸葛亮曾将他与庞统相提并论 , 称赞他是治国兴业的良才 , 刘备去世后廖立被调任为长水校尉 , 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和名气应当紧随诸葛亮之后 , 但实际地位却还不如李严 , 所以经常闷闷不乐 。
文章图片
有一次廖立对丞相东曹掾蒋婉和西曹掾李邵发起了牢骚 , 说过去先帝不攻汉中 , 而跑到荆州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 , 结果不但白白的劳累了军士无功而返 , 还丢了汉中 , 使夏侯渊和张郃深入巴郡 , 差点就丢了整个益州 , 后来关羽倚仗勇猛之名率性而为 , 导致大军丧失怠尽 , 死了连尸骨都收不回来 , 现在丞相重用的这三个人 , 文恭、向朗和郭悠之都是平庸之辈 , 文恭做事毫无章法 , 向朗擅长和稀泥 , 那个郭悠之不过就是个毫无主见 , 只会人云亦云的庸才罢了 , 竟然也当上了侍中 。
文章图片
诸葛亮听说后以诽谤先帝诋毁群臣的罪名 , 上表将廖立贬为庶人 , 流放到汶山郡 , 车骑将 , 刘琰从刘备屯兵于小沛之时就开始跟随 , 与赵云和陈到等人一样是辅佐刘备骑兵的老臣 , 但北伐期间刘琰却与魏延闹起了矛盾 , 两人经常争吵 , 诸葛亮责备刘琰狂妄荒诞 , 当即将他遣送回了成都 , 诸葛亮治军治政始终秉持着一片公心 , 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内部团结 。
文章图片
李严被免官时诸葛亮虽然恼恨他不顾大局 , 但却从未将李严当作政敌 , 以排除异己的方式去打击他 , 反而还期待着李严能够痛改前非 , 在有生之年再度出士为官 , 在流放地李严衣食无忧 , 光家中的奴仆就超过了100人 , 诸葛亮还专门给李严的儿子李丰写去了一封信 , 信上说希望你好好地宽慰你父亲 , 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 , 牢记我们一起励志匡扶汉室的誓言 , 也理解我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 李丰后来官至太守 , 丝毫没有因父亲被贬而影响仕途 。
文章图片
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去世 , 李严闻讯后痛哭不已 , 他知道诸葛亮这样一秉大公的人不会再有了 , 继任者也不可能再启用自己了 , 于是很快便发病去世了 , 廖立听说了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流着泪叹息的说 , 我终生都要当蛮族人了呀!
文章图片
李严和廖立都在诸葛亮手中丢了官职 , 按说他们对诸葛亮应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 他们不但没有怨言 , 还为诸葛亮的去世而痛心 , 东晋史学习凿齿分析说 , 长相丑陋的人不会因照镜子不好看而生镜子的气 , 因为镜子没有私心 ,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刑罚 , 即使是犯罪之人也不会有怨恨 , 天下也不会有人不敬服他 , 能做到这一点的 , 自秦汉以来 , 诸葛亮是唯一的一个 。
- 诸葛亮|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刘伯温:所有事都在他的谋算之中
- 诸葛亮在五丈原究竟所患何种疾病?现代医学分析后给你答案
- 蜀汉的败亡,原因不在诸葛亮不识时势上
- 中国农民花费8年,研究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郭嘉|三国十大谋士排名:郭嘉第三,诸葛亮第五,第一让郭嘉也害怕!
- 溥仪|溥仪61岁去世,给妻子留了什么遗产,能让李淑贤后半生衣食无忧
- 诸葛亮为什么决意要杀魏延,别被演义给骗了,真相只有4个字
- 1988年张幼仪去世,她墓碑上刻的4个字,是对徐志摩最无情的嘲讽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 假如给诸葛亮一挺无限弹药的机关枪,北伐能成功吗?网友:肯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