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昔云南僻在万里 , 山川险固 , 历代罕有能平 , 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 , 南征北伐 , 功盖一时 , 遂艾夷之 。 循至后世 , 叛服不常 , 莫能制驭 。 ——朱棣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 , 在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后 , 他的军事才华和聪明才智得到极大传播 。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 诸葛亮成了智慧的象征 。 明朝皇帝朱棣更是评价他 , 是天下奇才 。 中国历史上就没人能和诸葛亮媲美了吗?民间流传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 , 后朝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隆中对策” , 他给刘备分析了三分天下之计 。 东汉末年 , 群雄并起 , 该如何在这种局势中某得胜利呢?诸葛亮列出了曹操和孙权的优势 , 他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一个占据险要地势 , 民众归附 。 这两人只能避起锋芒 , 或者成为朋友 。 诸葛亮认为刘备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 作为汉室宗亲 , 应该网罗天下奇才 , 然后占据益州、荆州 , 联合孙权 , 日后复兴汉室指日可待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文章图片
诸葛亮对天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楚 , 刘备按照他的路线制定计划 , 结果正如诸葛亮所说的 。 刘备建立蜀国 , 对内革新政治 , 对外联合孙权 。 在三国历史上 , 终于有了刘备的位置 。 诸葛亮不仅善于运筹为谋 , 治理国家也很有一手 。 在他的手上 , 蜀国经济反翻 , 还研究了贩盐制度 , 成了蜀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 诸葛亮整修都江堰 , 造福百姓 , 人民安居乐业 。
作为和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 , 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 要知道 , 朱元璋不过是农民 , 对天下局势的认识尚浅 。 他行军的大方针正是刘伯温制定的 。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 刘伯温则为朱元璋制定一统天下的策略 。 元朝分崩离析 , 最后剩下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争夺天下 。 该先和谁争斗呢?刘伯温提出了“先灭陈友谅 , 再灭张士诚 , 然后北向中原 , 一统天下”朱元璋按照刘伯温说的做 , 果然成就了霸业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文章图片
刘伯温和诸葛亮一样 , 谋略得当 , 但是他治理国家就不如诸葛亮了 。 诸葛亮在蜀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方面 , 都想出了建设性的措施 。 刘伯温在治理国家方面 , 关注法制 , 提出了卫所制度 ,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那么刘伯温和诸葛亮 , 这两人谁厉害呢?听听朱元璋怎么评价他们吧 。
朱元璋评价诸葛亮 , 说:“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 , 文武兼资 , 难概以一律 。 ”朱元璋评价刘伯温 , 则说“卿能言之 , 朕能审而用之 , 式克至于今日 。 凡所建明 , 悉有成效 。 ”在朱元璋心里 , 诸葛亮难文武兼备 , 和众多知名的丞相一样 , 难以比较 。 提到刘伯温 , 就是夸奖他提出的建议很实用 。 这么看来 , 朱元璋对诸葛亮的评价更高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文章图片
刘伯温自视甚高 , 一心想好诸葛亮预计高下 。 可惜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 不好比较两人的能力 。 据说 , 刘伯温为了挑战诸葛亮 , 到处寻找他的坟墓 。 诸葛亮的坟墓那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 可能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 。 在临时前 , 诸葛亮就命令抬棺材的人一直往南走 , 绳子断了就就地把他埋了 。 抬棺材的人做完这件事后 , 就被刘禅杀了 。 此后 , 诸葛亮的坟墓没有人知道了 。
刘伯温不放弃 , 一直找诸葛亮的坟墓 , 竟然真的给他找到了 。 只见诸葛亮的墓碑上写着“吾到无人到” , 刘伯温心里得意极了 , 心想: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嘛 , 他以为没人能找到 , 还不是被我找到了 。 刘伯温拿着铁锹 , 敲碎了诸葛亮的坟墓 , 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墓碑 , 上面写着“唯有伯温到 。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要挖其的坟,见碑上刻的字后吓得扭头就走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 , 刘伯温吓得冷汗直流 , 马上跪下来磕头 。 诸葛亮竟然预言了自己要来 。 诸葛亮当然不可能预言 , 他又不是转世神仙 。 那个墓碑上的伯温应该有其他的意思 , 刘伯温自己误会罢了 。 从此以后 , 刘伯温对诸葛亮心悦诚服 , 终于承认诸葛亮比自己厉害 。 当然了 , 刘伯温和诸葛亮的故事是野史记载的 , 也不能完全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