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学习小组按】
3月23日 , 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 , 实地了解沙县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其实 ,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 , 就曾大力扶持沙县小吃产业 。 今天小组就讲讲背后的故事 。
习近平勉励沙县小吃(来源:央视)
文章插图
图源:新华视点
一
【沙县|习近平和沙县小吃的故事】沙县位于福建三明市 , 自古客商云集 , 是闽中的重要枢纽 。 自东晋时期建县以来 , 汇集了南北风味的沙县小吃就成为客商们的心头之好 , 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
但身处山区的“沙县小吃”是如何走出大山成为“国民小吃”的?这事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
那时 , 中国正兴起“下海”和“打工”浪潮 , 城市流动人口暴涨 , 对平价的小吃快餐需求旺盛 。 奉行“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原则的“沙县小吃”迅速火了起来 。
文章插图
沙县小吃“四大金刚”(图源:央视)
在沙县人眼里 , 扁肉是“砖头” , 拌面是“钢筋” , 小吃筑成了沙县的产业高楼 。
沙县原县委书记杨振西回忆:“沙县能将小吃做成大产业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对沙县小吃的关心和推动至关重要 。 ”
1999年3月 ,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 , 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 , 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 , 薄利多销 , 闯出一条路子 , 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 , 加强研究和培训 , 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
2000年8月8日 , 已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夏茂镇召开座谈会 , 强调要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 ,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当时在现场的村民林英松后来回忆:“习省长说 , 要把小吃产业做好做强 ,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 大家听了很受鼓舞 , 我很快鼓起勇气跑出去开店了!”
第二年初 , 林英松夫妻来到浙江嘉兴开店 , 起早贪黑地忙 , 但他们认定:“只要生意好 , 日子就有奔头!”经过多年打拼 , 他们回沙县盖起了300多平米的小楼 , 而3个儿女又在浙江、湖北、江西开了小吃店 。
如今 , “沙县小吃”除了在全国设有8.8万家门店外 , 还走向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 , 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 。 沙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餐饮 , 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 。 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
有人说 , 可能你不知道沙县在哪儿 , 却闭着眼都能找到身边的“沙县小吃” 。
文章插图
2020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美食展(图源:央视)
二
这么多年过去 , 习近平为何仍牵挂着“沙县小吃”?结合他在福建的考察调研 , 答案呼之欲出——乡村振兴 。
在武夷山生态茶园 , 习近平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 ,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 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 ”
在沙县俞邦村 , 习近平寄语沙县小吃:“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 , 这就叫做应运而生 , 相向而行 , 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 继续引领风骚!”
这些年来 , 习近平在农村地区考察时 , 都会关注当地产业发展情况 。 在陕西柞水县 , 习近平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 在山西大同 , 他点赞“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 。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 , 让当地农民致富的菌菇产业 , 正是习近平任职福建时力主攻关的产业扶贫项目 。
就在习近平考察调研沙县的同一天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 《意见》强调 , 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
正像习近平强调的:“产业兴旺 ,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小组想起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同老乡的一段对话 。 当时饿着肚子的习近平问老乡: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
老乡们觉得“想吃细粮就吃细粮 , 还能经常吃肉”的生活已经高不可攀了 。 习近平追问:你们再努力想想呢 , 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老乡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挑着“金扁担”的生活什么样 , 乡村振兴里有答案 。
- 老婆怀孕了,老公应该怎么办?
- 火哥:疫情时代,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 叶黄素|寒假宅家怕近视?ChildLife护眼小布丁帮你防御恶“视”力
- 看远模糊看近难,越来越多80后成为“视觉初老族”|健康 | 眼镜
- 确诊|河北涞水县将确诊病例所在村划为封控区,邻近两村为管控区
- ldl|这个指标越高,老年痴呆风险越大!坚持3个好习惯,保护大脑防痴呆~
- 销售|深圳将试点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慢病患者可就近取药
- 技能培训|后旗人民医院组织技能培训
- 晶体|男子近视2375度又遇白内障,医生用两枚晶体解除视力之困
- 护士|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护理团队创新项目再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