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构建合理安全输液标准与评价体系

【输液|构建合理安全输液标准与评价体系】近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 , 明确了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 其中 ,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被列为十大目标之一 。
受中国医院协会委托 , 湘雅医院牵头组织编写了《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输液安全团体标准》 。 该标准整合了涉及医生、临床药师和护士工作的关键安全要素 , 涵盖以风险为导向的预警管理、以过程为导向的安全管理和以事件为导向的改进管理等内容 , 可作为各级医疗机构落实该目标的操作指南和实践参考 。
“静脉输液是最危险给药方式”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 公众对于输液治疗认知存在误区 , 认为普通发烧感冒、腹泻、肠胃炎等疾病均需输液治疗 , 患者对于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了解甚少 。 ”作为国内合理安全输液的重要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 , 湘雅医院副院长、药学专家龚志成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湘雅医院构建合理安全输液标准与评价体系 , 为医疗机构落实“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提供了样本参考 ,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用正确的药 , 输必需的液”理念 , 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
龚志成教授介绍 , 长期以来 , 我国静脉输液使用率居高不下 , 已经成为临床诊疗工作中较突出的问题 。 其中 , 特殊人群和特殊药品静脉输液问题非常突出 。 需要了解的是 , 过度输液危害巨大 , 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 , 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 , 还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 在儿童静脉用药方面 , 静脉不易触及或患儿配合度不高导致液体渗出 , 成为常见并发症 , 且儿童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也高于成人 。 在老年人静脉用药方面 , 因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 , 需多药合用 。 而联合用药品种越多 , 意味着药物相互作用越多 , 出现联合用药问题及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
龚志成教授说 , 我国的医学教科书和治疗指南缺乏输液危害方面的内容 , 临床使用也缺乏循证医学研究 , 医生对于输液危害认识不足 , 忽略了输液的长远危害 , 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诊疗思维 。
构建合理安全输液标准与评价体系
采访人员了解到 , 2016年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始进行管理实践 , 从制度建设、规范标准、培训教育、监测评价等方面着手 , 形成了一系列实践经验 。 医院成立了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网络信息中心等多专业、跨部门工作团队 。 团队点评分析了12余万名住院患者的300余万条静脉用药医嘱 。 在此基础上 , 针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 出台《静脉输液管理办法》 。
《静脉输液管理办法》重点对溶媒问题、特殊人群禁用问题、途径选择问题、用药超量问题等进行严格规范 。 同时 , 湘雅医院积极推行整合式静脉用药安全管理 , 并依托信息技术制定了综合解决策略 , 自主研发“医-药-护”预警监控系统 , 形成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 实现了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的统一调动 。
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介绍 , 2017年2月 , 湖南省输液安全评价中心正式落户湘雅医院 , 这也是国内首家从医师、护理、药学三方抓合理安全静脉输液工作的省级输液安全评价中心 。
湘雅医院通过强化规范和辅助决策的实行 , 兼顾了医疗安全与效率;通过整合模块资源 , 形成了静脉用药的链条式管理 。 围绕该标准 , 湘雅医院又联合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儿科和麻醉科等 , 明确了无须静脉输液治疗的56个病种清单 , 并出台了14项重点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 为临床诊疗和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工作依据 。 通过专项管理 , 湘雅医院静脉用药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 同时在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助力医保控费方面 , 也产生了积极效果 , 静脉输液使用情况呈现改善趋势 。
龚志成教授介绍 , 与2016年相比 , 2020年湘雅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下降2.9个百分点 , 平均每床日输液量下降32.06%;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下降4.4个百分点 , 使用强度下降29.71%;中药注射剂输液使用率下降7.4个百分点;人均输液药品种数下降22.40%;静脉输液药费占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
坚持健康传播与静脉用药科研并重
湘雅医院党委宣传部主任严丽告诉采访人员 , 湘雅医药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方面积极作为 , 促进健康科普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 , 调动医务人员参与静脉用药安全宣教的积极性 , 如原创制作了《让打针不再陌生》系列科普漫画 。 近年来 , 湘雅医院将静脉输液相关健康问题与公益活动、社会关注热点、新闻事件、影视作品相结合 , 提高科普宣教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