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关于益生菌的两大常见误区

保健食品|关于益生菌的两大常见误区文章插图
◎何国庆(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
要说营养界现在什么最火?“益生菌”肯定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 更是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 , 催生出了以各类益生菌为元素的网红产品 。
“益生菌”话题火热的同时 , 消费者也不禁有很多疑问 , 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菌?对普通人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益处?下面由专家出场为大家解读近年来出现的关于益生菌的误区 。
误区一: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肯定地告诉你:不能 。
第一 ,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那么什么是药品呢?药品是有严格定义的 , 先说说使用药品的目的 ,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明确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 , 简单地说 , 就是针对什么疾病及其症状 , 如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肠炎等等;还必须明确用法:口服(空腹、饭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不能与哪些药物同时使用等 , 用量(过量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 如安眠药可以改善睡眠 , 过量可以致死);还必须说明有哪些副作用 ,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 也就是说 , 药品是允许有副作用的 , 因为要治病 , 只能两害取其轻 , 病愈了就应停药 , 或者使用一定时间(疗程)后 , 症状没有改善 , 也应停药 , 换其他药 。
第二 ,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是食品 ,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食品四个字里包含了两个意思:保健、食品 , 也就是说 , 它有保健功能 , 但又保留了食品的基本要求:安全 。 保健食品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 , 一般是某一(些)生理机能欠佳的人群 , 或者是亚健康人群 。 而且 , 不同的保健食品有不同的保健功能 , 适合不同的人群 , 如肠道菌群紊乱而经常便秘或拉稀、免疫功能低下而经常感冒等、易疲劳等不同状况 , 就用相应的保健食品 , 国家规定保健食品有27种功能 , 就有27类不同的保健食品;食用保健食品的目的也是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减少疾病发生 , 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 , 必须保持食品最基本的要求 , 那就是安全 , 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 任何一个保健食品 , 在申报以前 , 必须完成急性、亚急性、慢性毒理等安全性试验 ,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还必须要保证不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等试验 , 只有确定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 才可以获得批准为保健食品 。
【保健食品|关于益生菌的两大常见误区】第三 , 法律不许保健食品代替药品
《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都列有明确的条文 。 在保健食品条款里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 。 法律同时还强制要求 , 保健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本品不可替代药品 。 ”
第四 , 保健食品能用于病人 , 但仍不能替代药品
前面提到了保健食品适用于某一(些)生理机能欠佳或亚健康的人群 , 这些人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感觉 , 如经常便秘、经常拉稀、易疲劳、经常感冒等 , 常规体检报告、就医检查时发现的某些指标偏离正常值 , 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状态 , 如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偏高 , 等等 , 可以选用相应功能的保健食品 , 如益生菌保健食品等等 。
对于病人而言 , 有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 , 到了疾病状态 , 应当就医用药 , 但很多疾病中紊乱的机能与保健食品能够调节的机能是一致的 ,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健食品 。 如使用抗生素 , 往往容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 甚至引起抗生素关联性腹泻 , 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 , 调节或重建肠道菌群平衡 。 现在很多医生都会针对肠道疾病或使用抗生素时建议使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 。 当然 , 在服用抗生素时 , 益生菌的食用须在2小时以后 , 以防止被抗生素杀灭 。 在此再次提醒 , 病人食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 , 需咨询医生或相关的专业人员 。
误区二:长期食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会产生依赖性
肯定地告诉你:不会 。
第一 , 益生菌并非人体生命全周期中的常在菌 , “不会黏着你、赖着你” 。
大家知道 , 胎儿时期 , 也就是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 胎儿的肠道里是无菌的 , 出生以后 , 婴儿即从外界获得各种细菌 , 包括妈妈的产道、乳头、乳汁、身体周边环境等 , 而且很快在肠道驻停并生长繁殖 , 构成了肠道菌群 , 这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 除了帮助消化 , 还有利于增强免疫、防止感染、促进发育等等 。 婴儿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 包括生产方式(顺产、剖宫产)、哺乳方式(母乳、配方乳)、辅食添加时间早晚和种类等 。 随着年龄增加、饮食、环境等因素变化 , 肠道菌群也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