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没想到这种店比咖啡馆更多,为什么?( 二 )


工作日中午 , 芮欧百货五楼喜茶门店里排队点单的人并不多 , 但门店的在线点单系统显示 , 共有40多个订单 。 店员说 , 有不少订单来自正在吃午餐的上班族 , 用餐结束时茶饮也差不多制作完毕 , 刚好拿回办公室 。
商场地下一层的小满茶田凭借满满一杯车厘子 , 是近期的“网红店” , 排队的消费者不少 。 据采访人员观察 , 相当一部分也来自商场周边写字楼 。 白领们在餐饮区吃完饭 , 来这里排队买杯果茶 。
明亮整洁的店铺风格、高品质的产品 , 以及实力不菲、高忠诚度的消费群体 , 使得新式茶饮成为中高端商场招商的“香饽饽” 。 在众多现制茶饮品牌中 , 喜茶用不到八年时间开设了600多家门店 , 奈雪在五年多时间里开了420多家店 , 大部分门店都在中高端商场内 。
上海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没想到这种店比咖啡馆更多,为什么?文章插图
奶茶为什么变成了八宝粥?
现制茶饮店数量增长迅速 , 茶饮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
新式茶饮爱好者李女士细说她眼里的变化:新式茶饮刚诞生时 , 配料以珍珠、水果、芝士奶盖为主 , 之后出现了布丁、芋圆、蛋糕、黑糖、麻薯……现在 , 一杯新式茶饮里的原料几乎超过一份八宝粥 , 包括牛奶、饼干、奶油、珍珠、芋圆、布丁、麻薯、巧克力碎、坚果 , 等等 。
类似八宝粥的新式茶饮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口感丰富 , 有人却抱怨脱离了茶饮的本色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撇开“好不好吃”的话题 , “八宝粥式奶茶”是现制茶饮市场为做大内需市场进行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
现制茶饮的行业门槛并不高 , 品牌要想脱颖而出 , 必须有创意 。 起初 , 很多品牌在名称上做文章:把珍珠改叫波波 , 芝士叫酪酪 , 鲜奶叫牛乳……这些“创新”虽能唤起消费者的好奇心 , 可类似的口味和口感不足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 于是 , 各品牌通过不断推出新配料来形成卖点 , 蛋糕、芋泥、黑糖等八宝粥式配料由此而来 。 同时 , 现制茶饮还围绕健康、新鲜的品质需求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 消费者不想喝太甜的饮料 , 茶饮品牌就提供不同的甜度选择 , 有的还提供零卡路里的代糖 。
配料越多 , 意味着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能更多 , 茶底、配料、温度、口味 , 都由消费者说了算 。 有消费者推算 , 一家现制茶饮品牌可提供超过4万种个性化配方 。
上海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没想到这种店比咖啡馆更多,为什么?文章插图
现制茶饮的创新方式也有借鉴之处 。
一方面 , “季节限量款”成效明显 。 各种新鲜水果为季节限量款提供了创意:春天的草莓 , 夏天的桃子、葡萄、西瓜 , 秋天的橘子 , 冬天的车厘子 , 等等 。 这些天 , 喜茶的“雪山思乡龙眼”、奈雪的“霸气芝士黑桑葚”“霸气酸奶黑桑葚”分别以相对小众的龙眼和桑葚为主要原料 , 市场反响热烈 。 据喜茶透露 , “雪山思乡龙眼”在春节长假中卖出了超过60万杯 。
另一方面 , 可以利用跨界联名实现流量叠加 。 以上海本土新式茶饮品牌乐乐茶为例 , 去年一年 , 它与老字号光明乳业、国漫IP“雾山五行”、冰淇淋企业梦龙、糕点企业好利来等不同领域的品牌合作 , 获得“常见常新”的效果 , 话题不断 。 最近 , 乐乐茶又与经典零食旺仔小馒头合作 , 提出“胶原草莓小馒头”“旺旺巧克力脏脏茶”“旺旺牛奶大馒头”等茶饮和欧式软包 , 用“回忆杀”吸引了消费者 。
上海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没想到这种店比咖啡馆更多,为什么?文章插图
怎样“吊胃口”最有效?
业内人士指出 , 不断创新不仅让现制茶饮赢得了口碑 , 也对其他行业在做大内需市场上有启发 。
首先 , 新式茶饮市场的扩张来自经营者对健康、个性化等消费新需求的快速响应 。 这些需求并非只出现在茶饮市场 , 对整个餐饮市场、食品市场都有参考价值 。 跟踪新式茶饮品牌的发展能发现 , 它们很早就开始揣摩“新零售” 。 喜茶、奈雪、乐乐茶等均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和会员体系 , 除了提供点单、积分、评价等服务外 , 还通过这些线上渠道收集消费者偏好 , 并将消费偏好沉淀为新产品和新服务 。 相关个性化选择其实是品牌对消费者共同需求的回应 。
其次 , 新式茶饮提供了营销新思路 。 例如 , 新式茶饮的跨界、联名产品通常走“限时供应”路线 , 供应几周就会下市 , 属于“饥饿营销” 。 但新式茶饮又不透支“饥饿营销” , 一款限定款下线后 , 很快会上线另一款新产品 , 从而具备了“常来常新”的吸引力 。 有数据显示 , 去年喜茶平均每1.2周就推出一款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