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再苦不能苦孩子 , 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中国父母关注的问题 , 毕竟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 , 孩子的身上也寄托着父母的梦想和期待 。
无论是家庭条件的好坏 , 父母都会尽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 。 但是孩子的教育究竟要如何进行 , 要如何优化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 。
孩子教育问题其实并不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优势的而变得简单 , 甚至有很多月薪过万的夫妻仍然在烦恼孩子的教育经费 。
现如今孩子们的教育早已经不局限于学校课堂 , 从学校延伸到补课机构 , 补课机构到各种夏令营 。 孩子们教育贵 , 教育难 , 已经成了让不少家长挠头的难题 。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文章图片
北大教授在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一针见血地说道:教育上的“双轨制” , 让家庭投入成了无底洞 。 这一席话不禁让人开始反思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我们为何要教育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北大教授谈孩子教育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渠敬东教授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孩子教育目的 , 教育只有真正回归它的根本目的 , 才能真正培育出人才 。 当我在谈教育的时候 , 一般更加注重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孩子身体保持健康 。
身体健康也是渠敬东教授提出的第一点 , 孩子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 “头悬梁锥刺股”是描写古人不惜伤害自己也要继续学习的场面 , 渠敬东教授反对这样的做法 。 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一点大过一年 , 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和缺乏运动让不少学生的体质在变差 。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文章图片
所谓身心健康 , 身体保持健康之后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 。 这是渠敬东教授强调的第二点: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 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 。
现如今 , 少年儿童因被老师责骂而自杀 , 因成绩不好而跳楼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就是在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 。 如何接受失败 , 如何面对困境 , 将是教育中更需要注意的 。
注重素质教育而不是机械积分论输赢 。 现代社会 , 家长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这句话估计许多人是从小听到大的 , 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场竞赛的输赢而不是对掌握程度的参考 。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文章图片
学生的热情就在单纯追逐输赢中被消磨干净 , 为了更高分只能报更多的辅导班 , 学更久的时间 , 人人如此的话只会不断提高分数线 , 消耗孩子们的体力 。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 每个家庭都需要投入比原本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才能达到所谓的同一起跑线 。
其实一开始大家都在学校好好学习就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 , 现在的教育早已变得畸形 。 孩子们时刻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 , 会让家庭也不得不无限度的投入 , 像一个无底洞 。
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
虽然教育局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负 , 但是我们都知道没人会拿孩子的高考开玩笑 。 所以家长们还是疯狂地给孩子报补习班 , 几万几万的投入 。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文章图片
家长们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对各个年龄阶层的需求 , 帮助孩子达到要求 。 这样畸形的教育观势必会让教育出现两极分化:有钱人家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 穷人家的孩子父母倾其所有也不足以支持孩子的补习班费用 。
教育的双轨制让无数家庭投入成了无底洞 。 因为这两轨的人的教育目标都是不同的 , 穷人家的孩子是否需要同样的教育方案成了关注的焦点 , 直到受教育权的明确这一点才变得毫无争议 。
但是仍有不少家长认为 , 既然孩子上完小学 , 初中就要出来打工 , 又何必学那么多东西 。 其实这些知识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 , 成为他日后宝贵的财富 。

教育|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当前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文章图片
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强则国强” , 青少年的教育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 但是现在的教育是否过度透支孩子们了?
所谓放学只是从学校的课堂转移到辅导机构的课堂 。 公立学校和盈利性质的教育机构毕竟立场不同 , 公立学校的目的地提供义务教育的场所 , 教育机构则是孵育高分机器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