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世界青光眼周:40岁以上人群致盲率约30%

2020年我国有2100万青光眼患者 , 40岁以上人群致盲率约30%
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病具有隐匿性 ,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如果感觉到视线模糊、眼睛胀痛、视野变窄 , 不一定只是眼睛疲劳这么简单 , 有可能是青光眼偷偷在靠近……
3月7日-13日是世界青光眼周 。 据统计 , 截至2020年我国有2100万青光眼患者 , 致盲人数可达567万 。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病 , 在各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 , 其中 ,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3% , 致盲率约30% 。
近七旬老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险致盲
今年69岁李阿姨年轻时就经常偏头痛 , 眼睛经常流眼泪 , 但是视力一直都是很好的 。 随着年纪大了 , 近距离的小字看不清 , 还一直以为是老花眼 。 1月22号偏头疼得很厉害 , 1月24号在吃晚饭时候 , 右眼眼前突然冒起一团烟 , 她还以为是家里着火了 。 女儿四处查看 , 却一切正常 。
这样的怪事持续了一天后 , 她觉得不对劲 , 25号就赶紧来到中山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 该医院综合科主任刘浇艺对李阿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 , 诊断她属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其中左眼视力为0.6 , 右眼视力仅为0.12 。 之后对右眼先后行药物和手术进行控制眼压 , 以保住现有的视力 。
无独有偶 , 26岁的司机小黄 , 3年前也因双眼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造成视力下降得厉害 , 而且还会发疼 , 已严重影响了工作 。
1月19日 , 小黄来医院就诊时 , 左眼视力为0.1 , 右眼仅剩光感 。 鉴于小黄眼部情况的危急性 , 刘浇艺为其两眼先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 , 目前小黄的情况已基本稳定 , 但双眼视力已不能恢复到以前 。
出现突然性视力下降、剧烈的头痛眼痛等症状要警惕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 也是全球排名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 ”刘浇艺提醒说 , 青光眼的发病具有隐匿性 , 不易被察觉 。 越早被检查出 , 治疗越早 , 对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 。
他表示 , 青光眼根据前房角形态(开角或者闭角)、病因机制以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 , 一般来讲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 。 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原发性其中一种 , 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 , 女性更为常见 , 患者常有远视短眼轴 , 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
刘浇艺说 , 如果出现突然性视力下降 , 看灯光周围有彩虹圈 , 剧烈的头痛、眼痛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 就要注意是不是患上了青光眼 , 亟需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 。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均为青光眼高危人群 。
此外 , 精神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思虑过多、好生闷气或大发脾气、长期用眼疲劳 , 在过暗的光线下长时间阅读 , 甚至习惯在暗的环境下看电视等 , 都可能成为青光眼发病的环境诱因 。
链接:青光眼患者应注意什么
一、像监测血压一样监测眼压
大家一定要有定期到眼科检查的意识 , 就像监测血压一样监测眼压 。 有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远视、高度近视、各类眼病、高龄、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青光眼高危人群 , 最好35岁后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 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 。 普通人群40岁后应每隔2年~3年检查一次 , 6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 。
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在黑暗环境长时间用眼、长期低头伏案、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吸烟、饮酒、辛辣刺激)或服用对眼压有影响的药物等 。
三、“20、20、20”法则
所谓“20、20、20法则” , 一是不要长时间用眼 , 无论是看电脑、电视还是看报都要在20分钟后休息一下;二是休息时可端坐在椅子上眨眼20下;三是要起身活动一下 , 站到窗口 , 朝20英尺(约6米)以外看 , 当然并非一定要看到20英尺 , 这只是远眺的意思 。 20英尺以外的远眺 , 不用眯眼 , 也不用眨眼 , 只需找到一处草地、绿树或其他具体的参照物 , 全神贯注地凝视 , 并辨认它的轮廓 。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采访人员:张翔宇 通讯员:林郁珍
【人群|世界青光眼周:40岁以上人群致盲率约30%】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