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鹏丨乡村未来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 二 )


02技术关联
毫无疑问 , 无论是乡村未来社区建设 , 还是当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城乡融合目标的实现 , 都离不开对新技术的应用 。 观诸历史 , 早发现代化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实现城乡融合的一个重要技术背景是交通革命 。 “从20世纪20年代起 , 更加灵活的交通系统和私人小汽车增长促进了人群和资本从城市地区向外的分散化和去中心化 , 也导致城市开始走向衰落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交通可以同时被称作是城市的‘创造者和破坏者’ 。 ”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分析思路 , 便会发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技术表现得更为丰富 , 高铁、高速公路、互联网、能源技术以及诸多农业生产革新技术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必定会使今天的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和城乡融合过程发生一系列新的更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动;
03社会形态关联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 , 置身新世纪科学技术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之下 , 无论是城乡融合还是乡村未来社区建设 , 事实上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社会功能性判断 , 二者的发展以及互动和交汇实际上昭示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 如卡斯特尔在谈及网络社会的重大影响时即指出 , 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 而且已构建起新的社会形态:作为这些过程的后果 , 人们在三个领域感到深刻的变革——新社会结构(网络社会)、新经济(“信息资本主义”)和新文化(“现实的虚拟”的互联网文化) 。 在信息时代 , 经济、社会和文化被无所不包的“网络逻辑”统治 。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 “网络构成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学 , 而且 , 网络化逻辑的传播实质性地改变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过程中的活动和结果” 。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 , 学术界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从来就不缺乏所谓社会维度 , 认为“从技术维度讲 , 将网络社会界定为由于互联网技术连接而创造的虚拟数字社会;从社会维度来讲 , 将网络社会界定为以网络为核心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整个人类社会新的形态” 。 可见 , 城乡融合已不再是城与乡的简单相加 , 而是预示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发生 。

田毅鹏丨乡村未来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
文章图片
02乡村未来社区:
技术支撑背景下城乡融合的新平台
毫无疑问 , 进入新世纪以来 , 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给乡村社区建设和城乡融合提供了空前有力的支撑 。 但我们必须看到 , 技术并不会脱离具体的社会空间和组织形态直接发挥作用 , 而是需要以若干社会实体形态作为中介才可以真正施展其功能 。
具体言之 , 当下在中国长三角展开的乡村未来社区建设 , 为各种新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真实的社会依托和凭借 , 使城乡融合可以通过未来社区建构这一带有创新性的实践形式 , 形成新的城乡融合平台及运作模式 。 有学者将乡村未来社区的具体操作方案概括为“4+1+X”的规划策略 。 其中 , “4”代表4个乡村系统规划 , 即空间、产业、民生、治理四大系统 , 代表乡村未来社区的各个维度;“1”代表1个智慧乡村支持系统 , 为乡村未来社区的各项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X”则是基于上述五大系统和“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的X个乡村生活场景搭建 。
可见 , 未来社区构建是在智慧乡村等技术支持体系下展开的 , 并且与城乡融合存在密切的关联:
以新技术实现乡村社区生产、生活系统升级 。
从历史上看 , 19世纪勃兴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城乡结构 , 使城市开始成为现代文明的中心 , 而乡村则沦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 。 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体系中 ,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 农业从业人口也必定会越来越少 , 如何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便成为问题的关键 。 从东亚的经验看 ,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 日本便开始尝试探索将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提升乡村生产能力的做法 。 1979年 , 在日本兴起的“一村一品”被称为“1.5次产业” , 意为将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部分元素嵌入农产品中 。 到1993年 , 日本著名农学家今村奈良臣又提出六次产业 , 其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如果将第一产业农业看作1 , 第二产业看作2 , 第三产业看作3 , 那么便可形成1×2×3=6和1+2+3=6的算式 , 故称之为六次产业 。
可见 , 六次产业概念实际上是1.5次产业概念的进一步深化 , 其实质意义在于: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 , 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效应 。 日本的上述做法在中国被称为“三产融合” 。 “三产融合从根本上属于产业融合 , 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 , 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 , 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 , 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 。 就是依托农业 , 立足农村 , 惠及农民 , 重点在县和县以下 , 关键在创新 。 ”可见 , 其中技术创新不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