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 其中三成已实现

原标题: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其中三成已实现
兼职选择上 , 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较为普遍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杜园春
实习生王一帆

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 其中三成已实现
文章图片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 。 如今 , 新兴职业的出现 , 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 近两年 , 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 。 “两栖”规模不断壮大 , 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 。
日前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 , 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 , 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 , 两者合计91.7% 。 青年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等三类职业 。 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 , 不影响本职工作 。
67.6%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两栖青年”多
在广东从事会计工作的王楠(化名)说 , 她身边的朋友不少都有多重身份 。 有的在本职工作之余 , 还经营了一家书店或奶茶店 , 也有的在晚上下班后开开顺风车 。 她表示 , 自己也在尝试 , 出境玩儿时顺便做代购 , “周围有代购需求的人很多 。 我既解决了对方的需求 , 也没耽误自己的事情 , 顺便挣点零花钱 , 蛮有意思的” 。
潘程维(化名)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就职 , 春节前和同学聚会 , 因喝酒找了代驾 , 聊天时得知对方是兼职 , “挺年轻的小伙子 , 工作日每天下班后开始接单 , 平均每晚能接五六单 。 ”通过朋友圈 , 他感觉做微商的人比较多 , “也有的开了微信公号 , 聊聊自己行业的事儿 , 或者写热衷的领域 , 比如讨论股票、抒发育儿心得等” 。
“我感到现在‘两栖青年’是比较庞大的群体了 。 ‘两栖青年’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很多 , 副业也多集中在知识技能领域 , 比如就业辅导、面试、培训等 。 ”上海某证券公司职员曹宇(化名)坦言 , 自己还没有从事副业的打算 , “本职工作强度就非常大了 , 当下还是想集中精力在主业上做出一番成就 , 专注主业的职业晋升” 。
67.6%的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两栖青年”多 , 其中13.8%表示非常多 。
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 , 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 , 两者合计91.7% 。 仅8.3%的受访青年没有做“两栖青年”的计划 。 交互分析发现 , 二线城市“两栖青年”最多 , 其次是一线城市 。
“两栖青年”主要集中在哪些职业?调查显示 , 微商代购(65.2%)是最多的 , 之后是快车/顺风车司机(56.6%)、网络***(45.9%) 。 其他还有:新兴职业 , 例如网评达人、付费咨询师等(37.2%) , 家教(35.1%) 。
70.6%受访青年认为“两栖”需不影响本职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表示 , “两栖青年”中 , 有的处于职业探索阶段 , 是过渡性的 , 有的就是为了职业多元化 , 体验能够丰富多样 。 未来 , 如果人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多栖 , 分布于不同机构、不同时间点 , 可能就没有“职业”这个概念了 。 “但拥有多个职业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技能得不到提升、体验差、生活凌乱 。 这是一种新的工作生态 , 一种新的市场格局” 。
大家如何看待多重职业身份对职业发展的影响?47.9%的受访青年认为积极影响更大 , 能够激发创造性 , 17.8%的受访青年认为消极影响更大 , 有可能舍本逐末 , 32.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是把“双刃剑” , 有利有弊 。
成为优秀的“两栖青年” , 曹宇认为要先弄清楚为什么想成为“两栖青年” 。 “多重身份意味着要在不同工作与生活之间做好平衡 , 时间更紧、身心压力更大 。 没有明确的目的 , 糊里糊涂地盲从 , 很难坚持下去” 。
王楠认为 , 得明确主副业之间的侧重 , 做副业不能荒废主业 。 发展副业要在身体条件、其他资源都有所支撑的情况下 , 而不是随大流 , 盲目开始 。 要有规划、有安排、有准备 , 在主业与副业之间做好平衡 。 “还有一点很重要 , 我们要明辨是非 , 副业要合法 , 不能为了赚钱去做违法或打擦边球的工作” 。
对于“两栖青年”的职业发展 , 70.6%的受访青年认为要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 , 不影响本职工作 , 68.3%的受访青年建议做副业前充分了解公司规定 , 不违反协议 , 57.2%的受访青年表示不能盲目跟风 , 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